服务型制造已成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6月底,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举办2025年青岛市服务型制造区市行活动,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海检集团等企业分享了各自领域的实践经验。
作为“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青岛已经涌现出海尔、双星、澳柯玛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等,走在了全国前列。2025年青岛市服务型制造区市行启动,旨在促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创新和应用推广,让新业态、新模式更好地落地生根、拔节生长。此前,全国首个城市级服务制造联盟成立,促进“制造+服务”“产品+服务”快速融合,通过搭平台、聚资源,加速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广。
更多企业加速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步伐,“制造+服务”的融合趋向愈发突出。
青岛服务型制造聚能起势
2025年青岛市服务型制造区市行活动,聚焦青岛市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政策平台总工程师王栋结合海尔的理念,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服务型制造企业的管理变革,已经从转型前的“以企业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为“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商业模式也从“制造价值链”转型为“制造+服务融合价值链”,品牌经营从“单一产品、服务”到“服务平台生态”,进化路径则从“降本增效”转变为“价值增值”。
他还与参加2025年青岛市服务型制造区市行活动的企业,分享了海尔的工业互联网(卡奥斯COSMOPlat)、定制化(三翼鸟)服务型制造模式。
青岛海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检集团”)的“面向高端装备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一体化’质量技术服务创新平台”成功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成为青岛市质量技术服务领域唯一入选的平台。他们以海洋设备和高端装备检验检测为核心,构建起“检验检测+智慧认证+海工服务+产业孵化+科技金融”一体化服务体系。
海检集团海检检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俊岭表示,公司聚焦海洋设备全生命周期质量服务,助力高端装备产业升级。海检集团的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海洋设备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五个国家级平台,共建设运营七个国内领先实验室,为包括海工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等12个重点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检验检测服务。
“青岛在国家级产业基金建设、智能工厂的建设,包括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方面做了很多推进,拥有众多成功的案例。”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王经坤认为,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制造模式和产业形态,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主要方向,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他建议,青岛可以面向未来,深化体系建设,发展服务型制造,引领新型工业化。
预计全年兑现专项资金超12亿元
近年来,青岛市聚焦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的生产力。“主要通过突出规划先行、示范引领、政策保障、数智赋能、平台支撑等方面发力发展服务型制造。”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仲思卿介绍,2025年,青岛市发布《青岛市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21项措施推动传统优势制造业再次优化升级。提出优先发展2个先导产业,突破发展5个新兴产业,提质发展3个优势产业,超前布局1批未来产业,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
其中,将聚焦石化、钢铁、建材、装备、轻工、纺织等传统优势制造业重点领域,培育推广个性化定制、共享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模式、新场景,深化在传统优势制造业领域的应用。
在示范引领方面,青岛专门编写了典型案例集。截至目前,青岛市累计培育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26家,居副省级城市首位,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40家。
目前,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开展家电行业“一图四清单”场景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带动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4.6%。青岛市还通过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为160余家企业市级直拨专项资金2.74亿元,预计全年将为700余家企业兑现专项资金超12亿元。
“链万企”平台是由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指导搭建的具有公益属性的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对接、技术交流、资源互通、金融支持和贸易合作等优质服务。截至目前,“链万企”平台已经注册企业7.6万家,企业借助平台发布需求11万余项,产品7.3万余款。
“下一步,青岛还将加速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仲思卿表示,青岛将深化创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拓展创新模式,加强服务型制造;强化基础支撑,深化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工业大模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算力、5G基础设施支撑。同时,会用好支持政策。
“发展服务型制造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政企合作,跨界协同,才能行稳致远。”仲思卿表示,青岛将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郭清鉴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