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23时许,满载的40万吨矿石船“远卓海”轮,在青岛引航站一级引航员谢利的精心引领下,历经5小时,高效安全地靠泊在董家口D1码头上。而十年前的同一天,2015年的7月3日,正是“远卓海”轮的董家口40万吨矿石码头首靠,标志着中国码头等级从30万吨提升至40万吨,开启了中国港口干散货作业的“大船时代”。十年后的今天,“远卓海”轮再度归来,续写着董家口码头的辉煌发展篇章。
这背后,更有青岛引航站担当实干、奋勇争先,当好“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全力推进“青岛引航 航引世界”服务品牌建设,全力以赴助力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用优质的引航服务交出了一份优质“引航答卷”。
十年间,董家口40万吨矿石码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码头接卸能力不断攀升,2024年,单泊位年度作业量首次突破4000万吨大关,历史累计突破4亿吨。截至今年,仅40万吨级大船,董家口港区累计接卸超过453艘次。如今,董家口港区建成投入运营各类泊位27个,海上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已然成为全球航运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引航工作是港口生产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港口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船舶航行安全。在码头不断发展的背后,青岛引航站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障各类船舶尤其是大型船舶的安全靠泊,青岛引航站多年来持续投入,不断提升引航技术与服务水平。针对超级大矿船,青岛引航站组建专业团队,多次开展通航模拟实验,邀请专家进行论证,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周密的引航方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在靠泊效率提升方面,青岛引航站积极参与协同创新。例如,推动“套泊热接”作业模式在矿石码头的应用,与港口、海事、轮驳公司等多方建立高效沟通机制,实时共享船舶动态、泊位信息、气象数据等关键信息,科学规划船舶进出港顺序,极大地提高了码头的作业效率和泊位使用率。十年来,引航员们克服了船舶大型化带来的诸多技术难题,成功引领一艘又一艘巨轮安全进出董家口港区。青岛引航站通过坚持引航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以安全、专业、优质的品牌服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作为,努力提升港口船舶的周转效率,助力港口扩大吞吐量,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不断优化青岛港口营商环境,持续赋能青岛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次“远卓海”轮十年后再次靠上董家口码头,具有深远意义。从行业角度来看,它见证了中国港口在干散货作业领域的飞速发展,彰显了董家口矿石码头在全球航运市场的稳固地位,也意味着中国港口在迎接大型船舶靠泊及相关配套服务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青岛引航站不仅是海上交通的守护者,更是经济产业发展的服务者。青岛引航站一直助力董家口40万吨级矿石码头打造全球综合效率最快、配套功能最全、全程服务最优的大船接卸品牌,使其成为40万吨级大船靠泊的首靠港、首选港。
“远卓海”轮的再度到访,是对董家口港区十年来发展成果的一次生动检验,十年前靠泊,是开创历史;十年后归来,是致敬历史,更是见证一个伟大标准的成熟。同一艘巨轮,同一个泊位,却已是两个时代的壮丽对话,未来青岛引航站将持续书写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华丽篇章!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李赛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