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利康青岛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主体竣工、海克斯康加码投资、埃地沃兹持续扩产扩建。
连日来,城阳区传来一系列有关外资外企的好消息。作为青岛市对外开放桥头堡,城阳区抢抓机遇精准施策、做优生态厚植沃土、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凭借独特的产业优势以及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外企纷至沓来。数据显示,城阳区在营外资企业达1964家,总量居全市首位,占全市四分之一。2024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33亿元,产品远销欧盟、东盟、美国等全球市场,对外贸易市场扩大至200余个国家和地区。
兼具厚重底蕴和年轻活力的城阳区何以成为外资外企集聚地?城阳外资经济何以韧性十足?
最早
1989年,山东省首家外商(泰国)独资企业青岛正大有限公司落户城阳,目前已发展成为集饲料生产、种禽繁育、畜禽养殖、屠宰加工、肉食品生产、国内外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食品加工企业。
同年,山东省第一家韩国独资企业青岛托普顿有限公司落户城阳,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有名的扬声器专业生产企业,公司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大力协助城阳区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荐30多家韩资企业落户青岛。
多年来,城阳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快速发展对外经济,吸引了大量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为城阳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梳理发展脉络,可以清晰地发现:外企选择安家于此源自城阳的开放基因。
1998年,城阳区建区仅4年,充分利用开放优势,实现了进出口超10亿美元,出口达6.8亿美元,跃居全省县(市、区)首位,并连续10年保持山东省县(市、区)外贸出口第一的亮眼成绩,成为外贸出口“江北第一区”。
2019年,城阳区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铁路机车)”,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城阳造”轨道交通车辆以更快、更稳的步伐走向世界各地,成为全球舞台上更加闪亮的“中国名片”。
2021年,城阳区获批山东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区,一手抓“贸易促进”,一手抓“贸易创新”,降低企业成本、激发进口潜力,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国际贸易进口伙伴拓展至103个国家和地区,外贸进出口规模破千亿大关。
2022年,“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标志性项目、由中国中车旗下四方股份公司设计制造的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高速动车组首次出海,成为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
2024年,青岛胶州湾综合保税区实现了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业务在山东省内的全链条贯通,极大提高了跨境电商出口在物流成本、时效、手续方面的竞争力。
2025年,山东省“跨境电商+产业带”巡回辅导活动(青岛站)在城阳区举办,揭牌成立流行饰品产业实训基地、青岛市城阳区跨境电子商务协会,助力美妆饰品企业扬帆出海,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数字化转型。
最多
安德烈斯蒂尔动力工具(青岛)有限公司建成亚洲最大的园林机械生产基地;青岛马士基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累计吸纳劳动力万人以上;达能特殊营养品(青岛)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青岛四方阿尔斯通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是轨道交通产业代表性企业;卡罗拉(中国)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成为农业及工程机械传动系统领军企业。
多年来,城阳区高扬改革开放的风帆,持续谱写“春天的故事”,实际利用外资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延伸。
2023年,城阳区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1038.92亿元,是2015年的近两倍。建区以来,城阳区累计批准外资项目达7395个,合同外资310.9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4.71亿美元。累计批准总投资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有605个,合同外资达139.53亿美元。全区现存外资企业达1964家,总量居全市第一,占全市四分之一。
从产业情况看,外企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外商投资制造业项目累计达4600个,合同外资为121.76亿美元;投资服务业项目累计达2100余个,合同外资为113.25亿美元。
大量外企选择在城阳区“安家”,不仅因为这里是青岛主城区之一,更因为这里拥有与发展外资经济相适应的金融服务、商贸会展、现代物流、文旅餐饮和宜居环境等支撑体系。
青岛与韩国、日本地缘相近、人缘相亲,近年来,城阳区坚持把扩大对日韩开放作为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在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率先提出抢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高地,全力打造山东面向日韩开放发展的“桥头堡”,激活了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找准了城阳开放发展的“穴位”,探索了“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韩地方合作新模式、新路径。2020年,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开门纳客、高朋满座,已有韩国电子信息硏究院等近100家韩国官方机构、商协会和企业入驻。全国唯一的地方中日韩经贸合作国家级平台——中日韩商务理事会联络办公室(青岛)已落户城阳。城阳区连续举办日韩(青岛)进口商品博览会,承办青岛世界韩商合作大会、青岛创新节中日韩创新季等有知名度、影响力的品牌活动。目前,2000多家日韩企业、360余家日韩料理在城阳发展壮大,3.5万多名日韩友人在此安居乐业,韩国友人“第二故乡”魅力持续绽放。
最优
前不久,美国独资企业博盛(中国)控制器有限公司、加拿大独资企业青岛爱福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提出一系列发展诉求和建议。针对企业关切,城阳区当场承诺建立“清单化、闭环式”问题办理机制:城阳区商务局牵头列明问题清单,明确责任部门;简单问题“立即办、马上办”,复杂问题限时研究反馈;强化行业主管与属地管理责任,常态化下沉走访,形成政企合力。
区位优势和开放优势可以吸引外资企业落地,而一流的营商环境,则能让外企在落地后迅速“生根”、发展。
首先,外企扎根生长的背后,是政策组合拳在不断发力。
近年来,城阳区出台了《城阳区促进社会化专业招商奖励办法》《城阳区外资项目奖励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奖励,提升全区利用外资水平,推动全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城阳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促进日韩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鼓励实际日韩外资、日韩基金落户、日韩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及日韩籍人才落户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日韩企业及人才投资创业环境。2025年,城阳区推出20项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措施,涵盖了政务服务、项目建设、人才引育、惠企专项、科技驱动、法治护航等六大领域,旨在打造具有“人情味”的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构建“产业友好型、企业友好型、人才友好型”城区。
其次,外企持续深耕离不开城阳区提供的贴心服务。青岛市委外办携手城阳区中日韩协同发展促进中心举办“外事赋能助企发展”专题培训活动,40家外向型重点企业代表与区直部门、街道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谋高效安全“出海”方案;城阳区举办外资企业座谈会,邀请了乐金空调、乐星农业、秀爱食品等17家重点外资企业齐聚一堂,共商纾困之策,共谋发展未来;举办“城新益企行”涉外法律服务专场活动助力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城阳区商务局积极助力外贸企业破局突围,引导企业规避海外政治、商业风险,2024年服务企业数量达848家,新增36家,为企业减负增效7.2亿元;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协调解决企业诉求30余个,收到马士基感谢信;2024年积极对上为企业争取各类扶持资金3000万元以上。
同时,科技赋能是厚植外企成长沃土的重要因素。城阳区深化与在华韩国创新中心、日本科技振兴机构等日韩国家级平台的合作,组织参加高规格活动,从产业互助、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全区六大重点产业链与日韩科创资源实现精准对接;启动中日科技交流中心平台,联动日本筑波科学城,吸引日本新材料、新技术项目落地,定期举办中日科技创新对接会、新技术发布会等活动,促进新技术与传统企业精准对接,不断实现科技引领企业发展;持续发挥城阳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暨(国际)人才工作站平台赋能效应,深化与国家东部技术转移中心、韩中人才开发院的合作,开展日韩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技术转移、创新团队及企业孵化对接,实现境内外协同互动。
此外,加强中外企业的互动交流,是城阳推动外资企业发展持续向好的重要途径。城阳区大力推进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建设,布局饰品设计、研发、生产、展示和直播电商等全产业链,引导企业利用市场采购贸易政策畅通进出口贸易渠道,利用直播电商新经济模式逐步开拓中国市场,实现经营模式转型升级。
一项项惠企措施、贴心服务、科技赋能和交流互动转化为创新动力和发展信心,推动外资企业落地开花、枝繁叶茂。
2025年,城阳区提出做强开放平台能级,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支持更多企业走出去,优化拓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深化与日韩产业、经贸、科技、人文、资本5大领域合作交流,组织经贸洽谈、资源对接等活动20次以上,新增日韩资企业80家以上。持续培育“跨境电商+产业带”,探索“保税展示+网购保税”等新模式。落实制造业全领域准入政策,做大行业领军企业利用外资规模,制造业利用外资1亿美元以上。促进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到账1亿美元以上。努力招引拥有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的外资企业落户,提升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比。
有理由相信,在城阳聚力打造轨道交通、集成电路、储能以及低空经济和空天信息“3+1”产业体系的版图上,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能看到这片热土的潜力,选择落户扎根、茁壮成长,以实际行动投下“信任票”!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