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一生充和》青岛首发 “铁粉”王道讲述民国最后一位才女

青岛财经日报 记者 孙晓萌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一部《一生充和》向我们诉说了,张充和,合肥四姐妹中的 “四妹”,在古老国度曲折历程中蕴涵深刻的个人传奇。5月27日19:30,作者王道携《一生充和》做客青岛书城城市课堂,与嘉宾绿茶、张文彦、刘宜庆共同畅聊了张充和丰富多彩又清澈明朗的一生。

QQ图片20170528151935

作者王道(韩星 摄影)

历时三年删三万字,做民国最后一位才女的“铁粉”

《一生充和》的作者、青年作家王道,是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苏州过云楼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已出版《一生恰如三月花》《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编注)、《过云楼旧影录》等。谈及创作这本书的初衷,王道认为这与他对张充和传奇人生的“兴趣”密不可分。

作为合肥张氏四姐妹中的 “四妹”,张充和与古典艺术精神已融化为一:她的字沈尹默评说为“明人学晋人书”,清越高雅;她的画,闲静有致,“意足无声胜有声”;她的诗词,“无纤毫俗尘”;她的昆曲,更是曲调古朴,气韵天成。不仅如此,她更是将中国的昆曲和书法传播到美国主流院校,并在耶鲁大学开办了昆曲和书法的相关课程。曾做过“中国学人在海外”研究的王道,对于“学人”张充和的此番经历深表钦佩。也正是这份兴趣,让王道于2013年创作了《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在此之后,经过三年的研究与资料收集,前后删除三万字、六十多张图片,无论是版式还是纸张的选择,都精益求精,王道终于完成了这本专写张充和的人物传记《一生充和》。

“正如胡适所说‘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充和一生严谨正气,我的文字也要对她的一生做忠实表达。”王道表示,张充和是一个严谨的人,倘若有人在她面前唱错一句唱腔、做错一个动作,她都会直言指出,他的作品正是要符合充和这种严谨之气,他不写经过演绎的民国风花雪月,要求所有内容都有严格的出处。他通过了大量的书信、报道、文件研究,力争在品质上精雕细琢,不“走样”。

有人称王道是充和的“铁粉”,他笑言:“如果一个人能为你带来力量,那为何不向他学习呢?”他认为,人的成长都需要坐标和榜样,这时候不妨学习名人传记,从别人的传奇人生中吸取经验,学习张充和像大海一样的胸襟,何乐而不为。

QQ图片20170528151928

青岛首发,源于不解之缘

《一生充和》的第四章,即是以青岛命名的,此次新书的首发又放在青岛,当被问及是何原因,王道直言,青岛之于张充和,是一处福地。

当年张充和以数学零分语文满分的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却不想生了肺病,无奈办了病退,人生遭受重创,郁郁寡欢。不久爱好昆曲的她与弟弟张宗和决定来到姐姐张兆和与姐夫沈从文的浪漫之地青岛,一方面会曲友、一方面休养身体。那时的青岛是不少学人、曲友的聚集地,是青岛在中国戏曲史上辉煌的一页。来到青岛的张充和不仅结识了一众志同道合的曲友寻求了艺术上的滋养,而且在大海与崂山之畔,内心获得了力量与勇气。可以说,青岛不仅治好了张充和的病,也给了她广阔的能量与支撑。此次在青岛的首发,也算是一种回归。

QQ图片20170528151941

作者王道与绿茶

书名淡雅回归,用城市串联一生

当被问及为何要将书名定为《一生充和》,王道表示,原先考虑过将书名定为充和最喜欢的《牡丹亭》唱词“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但后来还是选择了更加简洁的《一生充和》,正符合张充和淡雅的性格,如同她的一生充实平和,内涵丰富又不失简洁,含有哲学思维。

王道的好友,绿茶书情创始人,书评人,插画爱好者绿茶,对这本书也赋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表示,这本书别出心裁地用地名串联充和的传奇人生,将她一生的足迹用不同坐标联系,极为巧妙。再者王道对资料的细致查询、穷尽研究,对人物性格的不尽摸索,正是史学研究的法门,还待读者自行品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