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青岛的“两会时间”,深化财政金融改革引发关注。这其中有建立区(市)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机制;开展零基预算改革,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估制度;整合政府投资基金;积极推进养老金融改革、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健全支持企业上市服务机制……2025年,青岛市将在进一步深化财政金融改革上聚力攻坚求实效。
扩大内需,金融创新平台保权益
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创新更好地保护岛城人民的消费权益?青岛市人大代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青岛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广增表示,在全方位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预付消费服务范围不断拓宽,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因商户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预付资金存在安全隐患,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资金安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邮储银行联合数金公服创新推出了山东省首个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消费服务平台“智金卫士”,为预付费行业的资金安全治理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2024年7月,实现了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未消费资金自动退费,充分验证了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在保障消费者预付资金安全上的重要价值。他建议更多预付费服务商户以开放的心态主动了解、发行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产品,为消费者打造更加安心、可靠的消费环境。
养老金融改革,青岛再出发
在2025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推进养老金融改革再次被提及。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养老金融体系和银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政策,打造完善的养老金融体系,是为老年人提供稳健的金融服务,确保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一环。
最近一年来,青岛市金融系统围绕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和落实银发经济有关政策意见,出台了《关于推进青岛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青岛市养老金融发展将主要聚焦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老年人便捷性支持四个重点方向,提出推进青岛市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四大项十三条主要任务,探索形成养老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青岛模式”,为国家养老金融发展贡献“青岛力量”。
2025年1月,青岛市出台的《青岛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实施方案(2025-2027年)》强调,要创新养老金融产品,深入推进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等养老金融业务试点工作,聚焦不同老龄群体提供多样化养老金融服务。此外,要强化金融要素支撑,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对符合条件的银发经济相关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深入推进金企对接“春雨行动”,创新“金融+产业”联动工作机制,加大对民营小微等不同类型银发经济市场主体培育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康复器具、智能养老、适老化改造、老年消费、养老服务产业等银发经济相关领域提供信贷支持。
从AIC到AMC,增量资本持续加码
2025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可以预见,增量资本将在青岛持续加码。
2024年9月,青岛获批全国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城市,并在试点城市中率先实现5家AIC股权投资基金落地全覆盖,设立基金总规模140亿元。在政策措施方面,出台了新一轮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使金融业发展政策体系实现优化升级。
与此同时,2024年12月,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齐聚青岛,这是四大AMC全国首次同时与地方开展全方位深层合作,五年内向青岛投放不少于400亿元,将为青岛带来更加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从AIC到AMC,增量资本正“真金白银”加码青岛高质量发展。
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认为,新时代金融业发展既面临新机遇,也肩负着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随着监管的完善、结构的优化、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金融业将展现新面貌。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雯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