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发布《2024年度全市民营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4年,全市新登记民营经营主体23.6万户,占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户数的99.4%,占比跃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较上年同期前进1位。其中,新登记民营企业8.8万户,占全市新登记企业户数的98.5%,占比稳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
总体而言,过去一年,全市民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民营经济正逐步成为稳外贸的“压舱石”,拉动投资的“助推器”,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创新创业的“主战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实践”中展现了不可替代的“硬核力量”。
创业密度稳居全国前列
全市实有民营经营主体206.9万户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市实有民营经营主体206.9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98.4%,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其中,实有民营企业78.2万户,占全市实有企业总量的95.8%,占比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较上年同期前进1位。
从创业密度看,截至2024年末,每万人拥有民营经营主体1995户,位于西安、深圳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每万人拥有民营企业754户,位于深圳、广州、厦门之后,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
2024年,全市民间投资项目4484个,同比增加379个,完成投资增长5.8%,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民间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8%,占比提升2.9个百分点。
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6291.3亿元
2024年,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6291.3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9.3%,进出口值连续9年保持增长,连续13年保持全市第一大外贸主体地位。其中,民营企业出口3905.4亿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4.0%;民营企业进口2385.9亿元,占全市进口总值的62.8%。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2.4万户,同比增长6.6%,占全部进出口企业的比重为90.2%,经营主体活跃度进一步增强。
从贸易结构看,一般贸易占比超7成。民营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4473.1亿元,增长2%,占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的71.1%;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1114.4亿元,下降10.6%,占比17.7%;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519.0亿元,增长12.4%,占比8.2%。
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32.5万人,同比增长2.6%,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的比重为87.6%,新吸纳就业占比连续7年保持在80%以上,民营经济继续发挥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从产业和行业看,民营经济中,第二、三产业吸纳就业实现正增长,吸纳就业人数分别为10.9万人、21.3万人,同比分别增长6.4%、0.9%。科研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服务软件业吸纳就业能力较为强劲,吸纳就业人数同比分别增长12.1%、8.8%。
新发展生态加速构建
青岛优质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
中小企业数量基座进一步夯实。2024年,新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166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48家,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截至目前,青岛市拥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55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17家、“小巨人”企业累计216家,优质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
高成长企业持续扩容。2024年,新认定雏鹰企业230家,培育省瞪羚企业186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认定雏鹰企业1049家、省瞪羚企业527家、隐形独角兽企业54家、独角兽企业17家,隐形独角兽、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五,北方城市第二。
上市军团正在进一步壮大。2024年,新增民营上市公司1家,新增民营新三板挂牌公司3家。截至目前,我市实有民营境内外上市公司51家,占全市上市公司比重的59%。其中,民营境内主板上市公司27家,创业板10家,科创板3家,北交所4家,民营境外上市公司7家。民营新三板挂牌公司54家,占全市比重83%。
龙头企业突破发展。青岛市4家企业入选 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较上年度增加0.8%。3家企业入选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较上年度增加2家。2家企业入选 2024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占全省入选数量的40%。45家民营企业入围2024年山东民营企业 200强,高居全省第一位;其中,17家企业位列前100位,较上年度增加1家,实现五年五连增。评选公布198家青岛市民营领军标杆企业,入选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