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研学的第四天,青版财经小记者迎来了一场庄重而深刻的历史与文化之旅,他们走进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和南京六朝博物馆,随后踏上归程。
小记者合影留念。
清晨,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也在为那段悲痛的历史默哀。小记者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踏入馆区,那庄严肃穆的氛围便扑面而来,让人瞬间沉浸在历史的悲恸之中。
馆内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影像资料,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小记者默默地走着,眼睛盯着展陈的内容,认真聆听着讲解员老师那低沉而悲痛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目睹了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从日军的暴行到南京城的苦难,从遇难同胞的血泪到国际友人的救助,每一个细节都被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脑海中。他们看到了那堆积如山的白骨,从影视资料中听到了幸存者的哭诉,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悲痛。这些直观而震撼的展示,让小记者切实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小记者观看馆内的雕塑。
馆内还通过丰富多样的展示手段,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顽强抵抗的不屈精神,以及国际社会对正义与和平的共同追求。小记者在参观过程中,不断思考着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他们意识到,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珍惜和平;只有不断奋斗,才能捍卫正义。这种深刻的感悟,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热爱和平、追求正义的种子。
午后,阳光努力地穿透云层,洒在六朝博物馆的建筑上。小记者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望,走进了这座展示南京六朝文化的殿堂。
小记者在六朝博物馆前合影。
小记者观看“记里鼓车”。
讲解员老师介绍六朝的知识。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均建都于南京,使南京成为当时中国南方的政治中心。六朝博物馆以其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巧妙地融合了历史文化元素,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氛围。
小记者了解六朝时期的瓷器。
从东吴的崛起,到东晋的偏安,再到南朝的更迭,六朝时期的历史画卷在小记者面前徐徐展开。他们看到了精美的瓷器、古朴的书画、逼真的雕塑等文物,这些都是六朝文化的瑰宝,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小记者仔细观察着每一件文物,认真聆听着讲解员对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介绍,仿佛置身于那个风流蕴藉的时代。
镇馆之宝——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
讲解员老师特别介绍了六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瓷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一见到盘口壶,小记者瞬间被其独特的造型与精美的纹饰吸引,纷纷发出惊叹。这件来自三国吴时期的文物通高32.1厘米,采用了局部贴塑与通体釉下彩绘相结合的工艺,在米黄胎上先施褐彩绘制纹饰,再外罩青黄色釉,千年之后,依然光彩照人。从盖钮上栩栩如生的回首飞鸟,到腹部持节而立、衣带飘飘的羽人,每一处图案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六朝的瓦当。
在参观过程中,小记者还了解到了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这些知识让小记者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也拓宽了他们的文化视野。
小记者观看不同朝代的地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次南京研学之旅结束了。小记者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刻的感悟,踏上了回家的动车。在动车上,他们依然沉浸在这几天的经历中,有的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有的在和同伴们交流着研学的心得。
回顾这几天的研学活动,小记者从牛首山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传说,夫子庙的文化底蕴以及秦淮河的风情万种,中山陵的庄严到美龄宫的典雅,从总统府的厚重到明城墙的沧桑,从鸡鸣寺的宁静到红山动物园的生机,再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悲痛和六朝博物馆的深邃,他们在历史与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提升自己的素养。
小记者观看“六朝”时期的书法。
在整个研学过程中,小记者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他们积极参与每一个活动,认真聆听每一次讲解,勇敢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在遇到困难时,他们相互帮助,共同克服。这种团队精神和学习态度,不仅让他们在研学中收获满满,也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此次研学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学校和家长们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南京当地的文化机构和博物馆工作人员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为小记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确保了研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展望未来,青版财经小记者团队将继续组织类似的研学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接触历史文化、增长知识和见识的机会。我们相信,通过这些研学活动,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青少年,让他们成为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新生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