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在南京研学的第二天,青版财经小记者继续进行他们的文化探寻之旅,足迹遍布总统府、明城墙台城段、鸡鸣寺以及红山动物园,在历史的长河与自然的王国中穿梭,收获着知识与感悟。
小记者合影留念。
晨曦微露,小记者便来到了总统府。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以其独特的格局和丰富的内涵,吸引着众人的目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重的大门,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式传统与西式近代的元素,彰显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印记。
小记者参观总统府。
在专业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仔细观察着总统府的基本建筑格局。这里既有高大宽敞的殿堂,用于举行重要的礼仪活动和接见官员,展现出政治中心的威严与庄重;也有相对私密的庭院和楼阁,作为办公起居之所,体现了功能性与舒适性的结合。
在了解太平天国的发展和历史演变过程中,小记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从金田起义的烽火,到定都“天京”的辉煌,再到后期的内部分裂与衰落,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历程展现在他们面前。
小记者观看总统府模型。
小记者观看孙中山先生的办公室。
随后,小记者听讲解员老师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历史。从孙中山先生早年的海外求学经历,到他毅然投身革命,发起一次次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再到最终成功创立民国,这一路的艰辛与坚持让小记者深受触动。
小记者在南京城墙上合影留念。
小记者了解“南京城池”。
南京城墙是遗存至今的中国明代都城城墙,始筑于公元1366年。小记者来到了明城墙台城段。城墙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环绕着这座古老的城市,其修建史便是一部南京的兴衰史。站在城墙上远眺玄武湖,湖水波光粼粼,城墙的砖石在岁月的侵蚀下略显沧桑,但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在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了解到南京城墙的修建历经多个朝代,每一次的扩建和修缮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状况。城墙的高度、厚度以及城门的设计,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防御理念。而台城城墙、明城墙和六朝城墙等遗址的探秘,更是让小记者走进了历史的深处。这些遗址不仅是建筑的遗迹,更是文化的传承载体,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让小记者对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深刻体会到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从城墙上便可以望到玄武湖。玄武湖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也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
小记者参观鸡鸣寺。
刚至鸡鸣寺寺外,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便牢牢吸引了小记者的目光。寺门庄重巍峨,朱红的大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沿着石板路步入寺内,庭院深深,绿树成荫,宁静而悠远的氛围萦绕四周。小记者紧紧跟随着讲解员,仔细聆听关于鸡鸣寺的历史渊源。从其始建的年代,历经岁月更迭中的多次修缮与扩建,到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每一段讲述都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小记者对这座古老建筑认知的新大门。
在参观过程中,小记者的目光被各种建筑细节所吸引。精美的雕花、古朴的门窗,都成为他们观察与记录的重点。他们纷纷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一位小记者兴奋地说:“这里的建筑太漂亮了,每一处都像是一件艺术品,回去我要好好写一篇文章,把这里的美介绍给更多的人。”
小记者观看大熊猫。
午餐后,小记者来到了红山动物园,首先进入了大熊猫馆。圆滚滚的大熊猫正悠然自得地啃食着鲜嫩的竹子,毛茸茸的黑白身躯在翠绿的竹林背景下显得格外憨态可掬,引得小记者阵阵欢笑与惊叹。再看考拉区,毛茸茸的考拉紧紧抱着树干,呆萌的模样甚是可爱,它们缓慢的动作仿佛时间都为其静止。而大象园内,身躯庞大的大象迈着稳健的步伐在园区踱步,长长的鼻子不时卷起地上的食物或树枝,展现出强大的力量与温和的气质。
小记者观看会划船的猴子。
小记者观看老虎。
小记者观看大象。
小记者观看可爱的考拉。
小记者兴奋地围在各个动物区域,眼睛一眨不眨地观察着这些动物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任何有趣的瞬间。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也来到他们身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细介绍着动物的主要特征与生活习性。工作人员告诉小记者,大熊猫虽然看似笨拙,但它们的爪子十分锋利,能够轻松攀爬树木;考拉的食物主要是桉树叶,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以节省能量;大象则是非常聪明且情感丰富的动物,家族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小记者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在与工作人员的互动中不断丰富着对动物世界的认知。
快乐的小记者。
这充实的一天,是青版财经小记者成长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总统府的风云变幻、明城墙的古朴厚重、鸡鸣寺的宁静悠远、红山动物园的生机盎然,都已化作他们心中珍贵的记忆。
此次研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小记者懂得历史的厚重与传承的意义,明白大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可贵。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在学习与生活中继续探索,不断进步,书写属于他们的精彩篇章。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