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青版财经小记者们满怀热情地走进青岛市家庭安全应急演练实训基地,开启了一场充实的参观研学活动。这次活动以亲身体验和专业讲解为主要方式,助力小记者们深入了解家庭安全应急知识,提高自我保护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小记者们合影留念。
青岛市家庭安全应急演练实训基地坐落于青岛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内。实训基地于2018年1月份正式对外开放。基地室内面积为1500平方米,设有十二大体验区,涵盖家庭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医疗救护等体验点,采用VR虚拟现实、多媒体互动体验等先进手段,是目前国内功能设置较为完备的家庭安全应急体验专业场馆。
活动开始后,基地的讲解员党老师和徐老师为小记者们详细地讲解了关于逃生通道的知识。从逃生通道的位置,到清晰醒目的标识,再到科学合理的疏散路线。工作人员一边用手指向各个关键位置,一边生动地描述着可能遇到的紧急场景,让小记者们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危机之中,对逃生通道有了初步认知。
小记者们观看预防自然灾害的科普片。
认真观看预防自然灾害科普片的小记者们。
小记者们在互动影院观看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小记者们怀着好奇与兴奋的心情,进入了影院。观看了关于如何应对台风、泥石流、暴风雨等自然灾害的科普片。狂风呼啸、泥石流汹涌、暴风雨肆虐的场景一一展现在小记者们眼前,让他们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些灾害的恐怖威力。而影片中详细介绍的应对方法,如台风来临前如何加固门窗、储备物资,泥石流发生时如何迅速向垂直方向山坡撤离,暴风雨中怎样远离危险物体和低洼地带等内容。他们全神贯注地观看,深刻领会到了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性。
党老师向小记者们介绍空袭警报。
认真听讲的小记者们。
在负一楼的防空袭警报学习区域,讲解员党老师声情并茂地介绍了如何预防空袭,空袭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每种警报都有着独特的声音和含义。而在防空洞中,要保持安静,听从指挥人员的安排,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小记者们围在讲解员老师前不时提出各种问题,工作人员都一一耐心解答,让他们对防空袭知识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老师示范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
小记者们在模拟地震台上体验地震中的晃动。
家长体验高强度地震。
小记者们来到了令人心跳加速的地震体验区。小记者们怀揣着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依次小心翼翼地登上模拟台。讲解员老师强调地震来临时自救的方法:在家中要迅速躲到坚固家具下、墙角安全三角区,用柔软物品护住头颈部等关键部位。震动瞬间来袭,地面开始剧烈摇晃,小记者们利用所学的地震避险知识,应对挑战。
小记者们了解不同等级的风。
小记者们在台风体验区体验台风的威力。
最后,小记者们满怀期待地走进了台风体验区。体验前,讲解员老师特意讲解了应对台风的知识。在台风来临前,要及时加固门窗、储备充足的物资、听从指挥迅速转移是保障生命安全的关键。同时,在台风过境时,要远离大树、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物体,避免在低洼地带停留,以防积水造成危险。
1级和2级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爽;随着风力逐渐增强,3级、4级、5级…… 小记者们感受到身体开始受到风力的影响,头发被吹得凌乱,衣服也被吹得猎猎作响。当风力达到7级、8级时,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他们不得不努力站稳脚跟,以免被吹倒。而到了10级、11级、12级,强大的力量似乎要把他们吹了起来。通过这次身临其境的体验,小记者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徐老师详细介绍地震时用什么样的姿势来保护自己。
学习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
在互动环节,小记者们踊跃举手,分享着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一位小记者兴奋地说道:“我学到了好多安全知识。我要把这些宝贵的知识告诉我的爸爸妈妈和同学们,不断提高自己和他们的应急能力,这样在真正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才能从容应对。”
每位小记者都展示了自己学习的成果。
随着活动接近尾声,小记者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不舍离开了实训基地。这次参观研学活动不仅让他们学到了丰富的家庭安全应急知识,更在他们的心灵中种下了安全意识的种子。通过亲身体验和采访实践,他们也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力,为今后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财经小记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岛财经日报 / 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