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创新券”为青岛企业“加油”

日前,2024年青岛市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入库名单(第三批)正式公布。此前,青岛市发布《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创新券兑付申请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本年度科技创新券兑付工作已经正式启动。按照相关规定,在企业因自主创新创业而开展的科研活动中向服务机构购买的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服务项目,符合政策要求的,按企业实际支付费用最高50%比例予以兑付,每家企业每年度创新券补助总额最高可达20万元。

目前,全市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总数为157家。

企业研发的“代金券”

“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联系相关服务机构,包括发送服务需求,通过审核等程序,使用科技创新券,就能够直接购买相应的科技服务。”青岛一家科技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使用创新券,就如同使用“代金券”一样直接使用,下单后为企业实实在在地省去一部分研发成本。

2004年,荷兰最早提出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目前该政策已在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行,爱尔兰、意大利、希腊、瑞士等欧洲国家及新加坡等地先后开始使用科技创新券。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科技创新券采用电子券的形式,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经济实力不足、创新资源缺乏,大学和研发机构没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动力机制的现状而设计发行。利用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向服务机构购买专业服务的一种政策工具,采用电子券形式,由企业申请使用和兑付。

近年来,为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和共享水平,青岛市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鼓励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科研单位合作,联合开展研发活动,有效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激发了企业创新活力。

2023年以来,创新券工作再次创新,以“异地使用、青岛兑付”为突破口,鼓励黄河流域、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内的优质服务机构成为青岛市创新券服务机构。 2021年至2022年,青岛已累计发放1700余万元科技创新券补贴,撬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4000余万元。科技创新券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还带动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促进市内外科技资源流通互补,有效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此前,入库申请已吸引了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中科光析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等知名科研机构。此次入选的机构中,国家深海管理基地等“头部”海洋领域科研机构也在列。

“唤醒”沉睡的资源

不仅是科技创新券。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相关政府部门和服务机构还通过发放“创新服务券”来支持青岛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根据相关规定,2024年“创新服务券”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水平评测、数字化赋能、市场开拓、工业设计与品牌推广等方向;在数字化水平评测诊断服务方面,将支持具备一定信息化基础、转型需求迫切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评测诊断试点;支持行业集聚度高、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产业集群率先开展评测诊断试点;在工业设计与品牌推广服务领域,支持优质中小企业特别是单项冠军企业,开展重点产品概念设计、品牌设计、视觉设计及数字品牌培育、宣传及推广;也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品牌咨询、新媒体推介、网络营销推广等拓市场服务。

对开展数字化转型评测诊断试点的企业给予全额补贴,单张服务券额度最高10万元;对开展工业设计与品牌推广服务的单项冠军企业,单张服务券定额补贴5万元;对开展评测诊断试点的特色产业集群,单个集群评测诊断的企业数量不得低于10家、服务券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创新服务券是财政资金补助中小企业购买相关专业化服务的电子支付凭证,按照“先到先得、用完为止”原则,通过电子券形式发放。

一张张“创新券”如同一个个“创新礼包”,不仅是连接政府、科技载体、企业和创业者之间的媒介,更“唤醒”了沉睡的科技资源,减少“空置率”,成倍放大公共科技投入效能,让创新相关者都能受用得益、分享红利。政府因企施策,为企业“量身定做”灵活多样的“创新券”,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成为创新主体,并倒逼企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郭清鉴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