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从 “单兵作战”变“抱团突围”

科技成果转化是打通科技创新价值链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积极对接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化产业协同,为企业渴求的技术支撑和科研团队待转化的创新成果搭起桥梁,畅通产业链上下游,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青岛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彭传涛(右二)重视产学研合作。

精准对接 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

日前,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建明教授团队的“光合固碳产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落地。通过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的积极对接,最终促成该项目相关10项成果专利实现转让,同时成果团队以技术入股方式与青岛喜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喜海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进行成果的产业化。

这背后,离不开“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的支撑。在工信部火炬中心发布的《关于启动2024年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工作的通知》中,由青岛高新区管委、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承办的“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入选火炬直通车承办单位名单。“直通车如同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品牌的标志,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科技成果与高质量科技企业的精准对接平台。”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滕云枫介绍说,在面向全国的优质平台上,让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等都能够参与进来,各方都能够直达自己所需求的优质资源,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杨建明教授团队就是“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受益者之一。在“青岛好成果”之合成生物制造暨“海创岛城”产学研对接会上,该团队与青岛喜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联系。会后,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专业技术经纪人协助成果团队与投资机构进行了融资洽谈,帮助双方策划成立公司并寻找办公场地。“在投融资方面,通过专利转让和成立企业,成果团队融资近200万元支持项目产业化;在成果转化方面,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为公司提供160平方米免租中试研发场地及各项创业服务,助力开展吨级放大试验;在产业应用方面,专业技术经纪人帮助项目对接青岛能源集团、海大生物等企业进行市场应用。”滕云枫介绍说。

征集待转化科技成果2700余项

目前,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了青岛芝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附加值微生物代谢”项目的落地转化,帮助企业与青创投达成投资合作;推动青岛科技大学与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成生物学产业创新研究院共建合作、与青岛瑞思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达成纳米抗体研究联合实验室及科研项目合作等。

“依托‘青岛好成果’品牌,目前我们已征集待转化科技成果2700余项。”滕云枫告诉记者,在成果数量上,2024年会有很大的突破。同时,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还将对企业需求进行一次更全面的摸底。

在青岛高新区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举办的科技成果路演对接活动上,中国海洋大学“剖隙入微—新型微生物生态修复材料”项目负责人李振东感触颇多,“通过路演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和材料的研发,而不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李振东说,他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使用场景和使用工程,更加有针对地开展产品和技术研发。

作为青岛市首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近年来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在完善制度、搭建平台、人才培养、转化实践等方面开展工作,持续深度对接高校院所,加速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我们一方面深入高校调研专家教授的科研课题,一方面链接区域内相关头部企业的创新需求,将创新需求与科研课题进行深度对接,同时匹配相关的第三方服务、资金服务、基金配套及在应用场景方面的支撑支持等,为项目从科技研发到成果落地和转化实现全链条服务。”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董事长郭绍鹏表示。

同步推进科研与产业化

青岛高新区企业专注创新研发,非常注重与高校、科研院所在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合作。青岛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彭传涛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锚定后生元方向的研究和产业化。公司成立之初,彭传涛以高层次人才入职青岛农业大学特种食品研究院,与多名教授组建科研团队,同步推进科研与产业化。“依托青岛农业大学和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等高校和创新平台,我们在后生元菌种精准筛选、靶点数据库建设、活性代谢物高效富集以及靶向功能性后生元精制工艺等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彭传涛介绍说,由青岛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农业大学和青岛特种食品研究院联合完成的科研成果“高浓度复合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后生元)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已顺利通过成果鉴定,经院士专家一致评定,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落地,青岛元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青岛农业大学特种食品研究院建立了“益生菌与后生元基础研究与开发应用创新平台”,彭传涛任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同时,科研平台与哥本哈根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

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单兵作战” ,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搭建平台、畅通渠道,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抱团突围”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通讯员 肖玲玲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