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鸣钟开市,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年来,北交所锚定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目标,扎实推进市场高质量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北交所初步聚集了一批优质中小企业,市场功能逐步完善。截至2024年11月14日收盘,北交所已有25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6694.95亿元。
投资者群体也日益壮大,合格投资者超760万户,交易活跃度显著提升。同时,北交所在债券业务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仅如此,北交所积极致力于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新生态,全力畅通私募创投良性循环,为资本市场普惠金融发展贡献了重要实践经验。北交所明确表示,将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全力推动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向更高水平迈进。
市场规模与活跃度齐升
随着北交所开市三年来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其市场规模与活跃度均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上市公司方面,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有257家,总市值近七千亿元,超八成为中小企业,近九成为民营企业。
投资者方面,北交所投资者群体不断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合格投资者超760万户,公募基金、私募创投基金等参与度持续提高。
交易方面,市场交投逐步活跃,今年北交所日均成交额超95亿元,日均换手率超4%,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
债券业务方面,服务国债发行8.22万亿元,其中特别国债4000亿元,投向“两重”和“两新”等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和战略方向;服务地方政府债券发行7214.16亿元,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发展。信用债方面,累计发行8只,规模合计90亿元。
“北证50成分指数较今年低点涨幅高达150%。北交所二级市场在国内重磅政策加持、经济稳健和估值修复等多重合力下,切切实实地走出了‘北交牛’。”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经济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余伟告诉记者。
对于北交所高质量扩容问题,受访业内专家指出,北交所作为新兴市场,投融两端的高质量建设都需要时间与耐心的沉淀。优质公司的聚集和耐心资本的涌入都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积累和持续努力的过程。
“在IPO整体趋严的环境下,公司申报北交所上市的积极性在提高,北交所审核发行的速度基本能保持常态化。当然,北交所对拟上市公司的要求也提高了。”余伟称。
他认为,拟在北交所上市的优质企业应该至少具有以下几项特征: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核心竞争力、具有稳健的经营业绩、具有稳定的客户结构和毛利率、具有较好的财务结构、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成长性、具有合理的募投项目、合法合规等。
构建中小企业融资新生态
在市场规模与活跃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北交所也在积极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生态,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融资服务。
据北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横向看,北交所的制度体系不仅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还为其提供了持续监管和交易服务。这一体系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从纵向看,北交所坚持与新三板协同发展,通过绿色通道和公示审核机制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通过转板机制与沪深市场互联互通,形成了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北交所还不断丰富债权融资品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目前,已形成包括公司债、企业债、科创债和绿色债等10个信用债专项品种。这些多样化的融资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满足了其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
在基础制度建设方面,北交所还注重风险防范和投资者保护。通过构建适应中小企业特征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引导支持企业聚焦主业,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同时,北交所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等举措回报投资者,增强了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今年以来,近九成公司已实施分红,合计金额63.05亿元。
北交所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占比近八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一半,10家公司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认证,16家公司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这些企业不仅在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还在产品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借助资本市场融资支持,部分北交所上市公司在关键技术领域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自主创新。部分公司专注产品创新,荣获国家级单项冠军,发挥了稳链补链强链的重要作用。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北交所还注重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国家重点领域聚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八成以上投向了这些领域,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余伟认为,北交所设立的初衷就是服务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这个创新型的具象化就是专精特新。“北交所多举措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正是在践行北交所的初衷。北交所从理念和实际行动上都希望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认认真真做好服务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使命工作。”他表示。
畅通私募创投良性循环
北交所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关键的融资服务,还畅通了私募创投的良性循环,为资本市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实践范例。
开市三年来,北交所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市盈率中位数为17倍,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估值中枢。累计发行融资超540亿元,平均每家2亿元。
这些资金有效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北交所还促进了各类资金贯彻普惠金融理念,畅通了私募创投“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环。
在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解决就业方面,北交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中,县域企业37家、民族地区企业11家。这些企业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交所方面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北交所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新“国九条”要求,按照证监会统一安排,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全力推动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向更高水平迈进。
一是以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提高对新质生产力的适应性,立足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完善上市标准、优化审核机制、丰富产品工具,增强北交所制度包容性,建立精准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等重点领域企业上市发展的适应性安排。
二是推动投融资两端协调发展。投资端,优化投资者结构,培育耐心资本,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融资端,深入开展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丰富并购重组和支付工具,完善“小额、快速、灵活”的再融资机制,优化股权激励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机制。
三是进一步丰富北交所产品和功能体系。稳步推进政府债券交易功能落地,持续优化债券交易机制。优化新股发行定价管理机制,推动公开发行可转债、ETF业务落地,研究推出北交所专精特新指数。
四是更好发挥新三板培育规范功能。研究优化分层制度,进一步推进三四板对接。研究更好发挥新三板作为资本市场规范培育新质生产力企业、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平台功能,为沪深北三所输送更多的优质企业。
五是进一步完善共建共享的市场生态。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与工信、科技、司法等各方面的协同,汇聚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工作合力。引导上市公司加大投资者回报,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发挥公募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证券公司分类评价等机制作用,引导各方合力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