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即墨:“老供销”敢闯敢试蹚出“新路子”

去供销社买粮油、买化肥农药、买糖买盐是一代人的记忆。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靠“统购统销”包揽了中国几亿农民的买与卖,它的“金字招牌”几乎无人不晓。随着市场经济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供销社系统受到经营模式、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过程中经历了一段转型调整期。近年来,随着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改革,青岛市供销社重新“焕发新春”。

从“守摊子”到“闯路子”,青岛市供销社利用供销社系统传统优势,不断深化综合改革,重塑发展新格局,涌现出一批供销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此次青岛供销高质量发展区市之行走进即墨,从即墨古城“供销记忆”展馆、到国际种都农资服务中心,再到鳌角石村供销民宿,每一处都见证了老牌供销在发展道路上绽放的新活力。

即墨供销系统紧跟时代步伐,一改传统供销社的经营模式,重建流通网络,积极发展新型基层供销社,服务范围越来越宽,内生动能持续迸发,成为为民服务的“多面手”。

供销社“老招牌”焕发新活力

在即墨古城,曾经淡出人们视野的供销社又“活”了过来。走进即墨古城南大门,即墨古城供销社的招牌映入眼帘。此处便是即墨供销社打造的集供销文化、旅游消费、休闲购物于一体的文旅商贸综合体。

在古城供销社“供销记忆”展馆内,展出了6000余件(套)老商品、老物件,再现了当年供销合作社的经营场景,唤醒了市民的供销记忆。

截至目前,即墨古城供销社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0万余人次。即墨区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梅良本表示,“近年来,即墨供销社聚焦主责主业,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农产品推广方面,充分发挥好平台作用,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供销力量。”

在青岛市供销社的支持和帮助下,即墨古城供销社整合了全区13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家庭农场的2000多种产品,推出社区团购、城区免费配送服务,将优质的商品以更实惠的价格、更便民的形式进行推广,拓宽了即墨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

与此同时,小散农户也获得了一定收益。在实践中,即墨区供销社整合零散农产品资源,打造“即供”品牌,统一开发产品,保证产品质量,将老百姓没有生产许可和品牌的农产品进行品牌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记者了解到,目前已开发“即供麦饭石水、即供白茶、即供老酒、即供月饼、即供蔬菜”等几十个即供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打造为农定制服务的新篇章

一直以来,农资服务是青岛市供销社的主责主业之一,而如今,青岛市供销社却把这项“老本行”玩出了新花样。

在即墨区移风店镇青岛大沽河流域国家农业科技园,供销社投资建立了国际种都农资服务中心,主要经销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服务辐射范围内有上百个村庄、17.4万亩耕地。在这里,农户既可以买到农资,又能得到农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咨询、用肥用药指导等技术服务。

此外,农户通过线上或者电话下单就能预约、订购农资产品,供销社还可以进行“点对点”配送,将化肥、农膜、农药、种子及中小农具等农资送到田间地头。即墨供销社心连心智能配肥站,通过测土、数据采样、养分检测,制定专业配肥方案,为土壤做精准化的“体检”,让作物吃上“营养配餐”,实现为农量身定制的精准服务。

目前,即墨区供销社打造“供销直供”模式,依托青岛恒华农资和新成立的农资服务中心,大力推广“青供”“即供”等品牌农资和测土配方施肥,今年上半年累计供应化肥5000余吨,可以满足农民农业生产各种需求。“自己购买化肥、农药成本高,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在合作社买农资,价格比市面上更便宜,还有专家指导,真是方便又省心。”移风店镇种粮大户王先生说道。

激活“老房子”打造民宿新业态

在静谧的即墨区鳌角石村,树影婆娑、溪流潺潺,高低错落的农家小院落里花影、人影交织成画,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鳌角石村是个有着600年建村历史的古村落,地理环境优越,周边有着天柱山、姚家山、红旗渠、荷花池、大任河、梅花谷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茶叶、梅花、苗木等支柱产业远近闻名。

近年来,即墨区供销社凭借鳌山卫供销社这个支点,挖掘优势资源,与鳌山卫街道、鳌角石村联手,把开发“供销人家”精品民宿旅游项目作为盘活村庄闲置房产资源、扩展村民增收渠道、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大大激活了当地文旅发展动力。

“梅苑、兰苑、竹苑、茶苑”……每一座普普通通的农家小院,在青岛市供销社的打造之下,“摇身一变”就成了风格迥异、乡村特色突出的“供销人家”精品民宿。

自运营以来,入住率持续居高,旅游高峰期间,一房难求,年接待参观、旅游、住宿等各类游客过万人,已成为青岛地区乃至全国民宿旅游网红打卡地。即墨鳌山卫供销合作社负责人顾金阳表示,“将持续围绕提升民宿旅游品质,谋划和推进民宿产业规范运营、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带领村民抱团发展,推动民宿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发展路径,让村民守着家门口的好风景,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带动升级“老资产”实现新发展

“我对这里很有感情!”刚刚经历凌晨收货、码货、出货,三园果业的商户刘女士终于有时间歇歇脚。“我是几年前就来到果品市场做生意,刚来的时候这里环境杂乱且设施老旧。如今重新装修后,市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管理人员服务到位,我们在这里做买卖有思路也有保障。”刘女士说道。

三园果品市场始建于2000年,隶属于即墨区供销社下属企业三园果品公司,主要担负即墨老城区内中小商超及批发零售商果品批零业务。从建成以来,一直承包给第三方管理,不仅场内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遇到雨雪等恶劣天气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经营业户多有不满。

三园果品市场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历时2年的时间,青岛市供销社将三园果品市场多方面业务进行收回统一管理,规范了收费管理、质量抽检等规章制度,为经营户减压赋能、为采购商扎牢质量底线,打好供销合作社金字招牌,积极促流通、护民生,为业户营造了整洁有序的市场环境。”


“供销社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作为即墨供销人,我们将坚守为农之志,全力以赴振兴供销事业,敢闯敢试蹚出‘新路子’,竭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挑起新时代‘供销新扁担’。”即墨区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梅良本表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