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其中天后宫便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9月21日,青版财经小记者满怀期待地走进天后宫,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研学活动。
小记者在天后宫戏楼前合影留念。
小记者积极举手参加采访活动。
活动中,天后宫的杨易老师全程为小记者进行了讲解:“天后宫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素有 ‘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的说法。它历经500余年风雨,见证了青岛的沧桑变迁。”
杨易老师介绍天后宫的历史。
踏入天后宫,小记者立刻被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所吸引。这里的建筑别具一格,除戏楼为琉璃瓦盖顶外,其余均为清水墙、小灰瓦,再加上苏州式彩绘的点缀,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尽显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认真听讲的小记者。
“海山处处皆新色,吊古惟凭天后宫。”天后宫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也是岛城唯一保存完好的古戏楼,曾是青岛的演艺中心。正月里,人们齐聚天后宫,听大戏、赶庙会,热闹非凡。如今,天后宫庙会已成为独具特色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戏楼是天后宫的一大亮点,为歇山重檐式古建筑,长宽约 12米,高 11.6米。飞檐斗拱,鸱吻、脊兽均为绿琉璃,朱门红柱,蔚为壮观。戏楼内南北两门相对,二层为戏台,正对正殿。北侧的对联寓意深刻,展现了其文化内涵。
钟鼓楼在天后宫初建时便已设立,晨钟暮鼓,钟楼在东,鼓楼在西,建筑模式相同。它们总高 5.8米,分两层,一层高 2.8米,长宽各为 3.8米。吻兽、瓦件均为绿琉璃,整体建筑颇具特色。
小记者观看清代时期的石碑。
天后宫 “千帆过尽・海不扬波” 基本陈列展通过珍贵的历史图景,展示了其历史沿革。天后宫曾是海上丝绸之路南北客商敬奉海神妈祖的场所,见证了青岛海洋商贸文化的繁荣。它也是渔民们祈求平安和丰收的精神寄托,体现了渔耕文化。
此外,由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青岛啤酒博物馆协办的“食在青岛” 主题展览正在天后宫展出。该展览讲述青岛人吃海鲜、喝酒的历史源流与地方特色,介绍青岛饮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饮食礼俗。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盛放食物的青铜鼎。
小记者观看宋金元时期与饮食相关的瓷器。
杨老师介绍青岛地区的饮食特点。
青岛民间饮食礼仪讲究,在饮食中早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礼仪规范。一般情况下,主人坐在酒席上正对门的中间位置,叫作主陪;主陪右首为最重要的客人,称为一宾;左首为第二位的客人,称为二宾。背对门中间位置坐着的是副陪,副陪右首为三宾,左首为四宾。如此以示对客人的重视,其他位置则由宾客随意落座。
小记者了解青岛腌制海鲜的历史。
杨老师介绍即墨黄酒和青岛地区产的葡萄酒。
小记者了解青岛啤酒。
春节是传统佳节中最重要的节日,青岛人会隆重地准备年夜饭。年夜饭中会有鱼,象征“连年有余”。年夜饭中的饺子还会特意包上花生、枣、栗子、硬币、糖果、年糕等,家人如果吃到,则附上一句吉祥话,象征来年好运。如吃到一块糖是 “有甜头”,吃到一枚硬币意味着“有钱花”。
小记者了解鲁菜。
随着崂山绿茶闻名于世,“崂山茶艺礼俗”也逐渐成熟并广泛流传。崂山茶艺礼俗是崂山区域百姓在吸收并传承了崂山道教文化和宋代宫廷茶礼表演之后,独创的茶艺礼敬仪式和习俗,包含布具、净手赏茶、洗杯、候汤、煮茶、奉茶(敬茶)等多个步骤,极具观赏性。
精美的特色大馍馍。
小记者观看极具民俗特色的民居布置。
小记者了解干支纪年法。
天后宫如同一本历史书,记录着青岛的过去与现在。小记者表示会把在这里的收获分享给同学,让更多人了解天后宫和青岛历史文化。同时,小记者也意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希望更多人关注和传承这些宝贵文化财富。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