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探索“四化机制”高效化解交通事故纠纷 胶州法院:近半数交通事故案件调解结案

今年以来,胶州市人民法院“道交一体化诉调中心”已受理交通事故案件9159件,调解结案4528件,调解率49.43%,诉前鉴定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采纳。

打造“多元化”调解机制

胶州法院与胶州市公安局联合成立青岛市首家“道交一体化诉调中心”,探索形成“一精一简”两名员额法官办理全院交通事故案件的运行模式,类案化解纷模式进一步提高质效。

胶州法院“道交速裁团队”实体入驻胶州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肇事科,实行“1+4+3+2”(一名员额法官、四名法官助理、三名书记员、两名调解员)工作模式,法官指导调解员开展规范化调解工作,通过“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双保障机制,实行“即调即确”,确保高效化解交通事故案件。

搭建“体系化”衔接机制

胶州法院探索诉前鉴定工作机制,即调解阶段未完成的鉴定在诉讼阶段继续进行,保障诉前鉴定对后续诉讼的可适用性,节省诉讼时间成本。同时,建立常态化协同会商机制,对事故责任认定、损失赔偿等进行评析,确保事故认定、诉前调解与司法裁判规则一致。

胶州法院、胶州市司法局、胶州市公安局、胶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等四部门成立青岛市首家以化解涉残交通事故纠纷为主要职责的“爱心助残调解室”,通过部门联动,提升涉残疾人纠纷化解水平,降低残疾人维权成本。

推动“数字化”应用机制

胶州法院率先在青岛市实现利用“道交一体化平台”进行交通事故案件线上立案、调解、庭审、办结“全覆盖”。利用平台“赔付估算”功能,根据事故类型、受害性质、责任比例、户籍性质等因素,自动计算赔偿金额,提高当事人对赔付标准和赔付金额的预判能力。同时,依托平台电子送达功能,系统自动在每个案件节点向当事人推送短信,以公开透明的办案过程不断提升当事人的司法信服度。通过“互联网+”调解模式,当事人最快当天就能收到赔偿款。

深化“协同化”工作机制

胶州法院联合胶州市文明办等开展“送法上门,安全通行”志愿服务活动。受北京交通大学邀请,胶州法院法官为在胶州实习的学生讲授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典型案例。此外,胶州法院与保险公司监管部门联动,建立“万单成讼率”通报制度,敦促保险公司规范诉讼、积极理赔,助推保险行业提升服务水平。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瑞东  通讯员  郭倩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