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降至2%以下后,利率下行也影响到保险行业,保险产品预定利率3.0%的时代将落幕,开启“2”字头时代。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自9月1日起,普通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将由3.0%降至2.5%,而分红型保险和万能险的上限则在10月1日分别下调至2.0%和1.5%。同时,《通知》还首次提出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记者梳理发现,人身险产品上一次全面下调预定利率是在2023年7月底,由3.5%下调至3%,在产品切换期间出现了“炒停售”现象,一度掀起投保热潮,至今仅过去一年的时间。
“8月以来,预定利率3%以上的产品非常紧俏,个别产品每天只有1000万元的额度,几乎天天秒没。”国华人寿资深保险经纪人表示,上个月,同一产品的月销售额,现在一天就能完成,但预计8月23日左右就会停售。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预定利率的下调无疑会降低保险产品的吸引力,但同时也将减轻其负债端的刚性兑付成本,降低投资压力。
对于消费者而言,预定利率的下调将导致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预计收益下降,而重疾险、定期寿险等保障型保险则可能面临保费上涨的情况。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栩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