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趣味大地理之“水晶之路”研学夏令营圆满结束 小记者满载而归

8 月8日趣味大地理之“水晶之路”研学夏令营第二天活动开始了!小记者们早早地来到了多媒体教室,他们热情高涨,期待学到更多的关于水晶及各种矿石的知识。小记者们如同海绵般汲取着知识的水分,每一个新的发现都让他们的眼睛闪闪发光。

小记者展示自己参与的小实验“水中生花”。

在“奇石小课堂”上,老师向小记者们介绍了什么是矿物:矿物是大自然的奇妙杰作,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匀固体。老师生动的讲解仿佛为小记者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了那些隐藏在地球深处的瑰宝。

“奇石小课堂”开始了。

认真听讲的小记者们。

老师介绍金刚石的特点。

老师介绍矿物的光泽。

接下来,老师详细阐述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形成原因、过程和特点。岩浆岩,如同地球内部的热情喷发,是岩浆在冷却凝固过程中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则是岁月的沉淀,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变质岩,像是经历了一场华丽的蜕变,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由原有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小记者们听得入神,仿佛能看到岩石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不断变化的奇妙景象。

而植物、动物的化石形成过程更是让小记者们惊叹不已。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记,成为了后人探索远古世界的珍贵线索。通过老师的讲解,小记者们了解到化石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条件,包括迅速地掩埋、漫长的时间以及合适的环境等。他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能够将生命的瞬间定格成永恒。

小记者回答问题。

随后,老师又详细介绍了萤石、石墨、金刚石等矿物的特点以及矿物的软硬程度。萤石那绚丽多彩的光芒,石墨的柔软与导电性,金刚石的坚硬与璀璨,每一种矿物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用途。

小记者们制作“水中生花”实验。

在实验环节,利用明矾的结晶性和攀附性制作“水中生花”实验无疑是当天的重头戏。先把扭扭棒缠绕成一个圆圈,再找一根小木棍卡在塑料瓶的瓶口,用一条粗棉线把缠绕起来的扭扭棒绑在小木棒上,吊在瓶子中央。把溶解明矾和色素的热溶液倒入塑料瓶中,然后就是充满期待的等待。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观察力。

小记者展示不同颜色的“水中生花”。

老师介绍道:几天的等待之后,缠绕起的扭扭棒上就会长出了美丽的结晶,宛如一朵朵盛开的水晶花。这些结晶形态各异,有的像绽放的花朵,有的像尖锐的冰棱,在阳光下会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结营仪式。

在这充满惊喜和收获的一天即将结束时,迎来了夏令营的结营仪式。小记者们纷纷踊跃发言,分享着自己在这两天中的感想。有的说通过这次活动,对大自然的神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的表示在探索水晶世界的过程中,激发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还有的感慨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与小伙伴们共同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小记者分享着自己在这两天中的感想。

一位小记者激动地说道:“在趣味大地理之‘水晶之路’研学夏令营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每一块矿石、每一个实验都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我会把这份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带回去,继续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另一位小记者则表示:“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知识不仅仅在书本里,更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我要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双手去创造。”

在发言结束后,小记者们领到了实践证书。这张证书不仅是对他们这两天努力学习和积极参与的肯定,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份珍贵纪念。

回顾这两天的趣味大地理之“水晶之路”研学夏令营,小记者们开展了一场奇妙的水晶探险之旅。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从对水晶和矿石的一知半解到逐渐深入了解其形成、特点和价值;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亲身体验了科学的奥秘;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了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他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了地球的伟大和生命的奇迹,增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趣味大地理之“水晶之路”研学夏令营或许只是小记者们人生旅程中的一小段,但这段充满惊喜和收获的经历,将如同璀璨的水晶,在他们的心中永远闪耀。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带着这份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望,继续勇敢前行,探索更多的奥秘,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