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一场精彩的“水晶之路”趣味大地理夏令营拉开帷幕。活动的第一天,小记者们乘坐高铁来到莱阳,满怀期待地踏上了探寻水晶秘境的征程。
小记者们来到莱阳,穿上营服合影留念。
老师介绍水晶知识。
小记者们听老师讲解。
上午10点,小记者们准时到达集合地点,他们身穿帅气的营服,手持地质锤,简直帅呆了!在老师的讲解下他们学到了好多关于地质的知识!他们知道了水晶的形成需要特别的条件,还可能藏着其他有趣的伴生矿,这让他们对地质的奥秘更加着迷了。
小记者们在寻找水晶。
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神秘的水晶地质遗迹点,这里就像是一个藏满宝藏的神秘世界。小记者们兴奋地像小鹿一样,四处蹦蹦跳跳地寻找着水晶,他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紧紧盯着地面,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发现水晶的机会。突然,一名小记者兴奋地大叫起来:“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一块水晶!”大家纷纷围过去,眼睛里满是羡慕和惊喜。“哇,你太厉害了!”其他小记者忍不住赞叹道。
小记者们在寻找水晶。
小记者找到的水晶。
大家更加投入地寻找起来,每发现一块水晶,都能引起一阵欢呼雀跃。这一发现让小记者们对地质的奥秘更加着迷了,他们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也更加坚定了继续探索的决心。
小记者们认真听取介绍水晶的课程。
午休过后,小记者们来到多媒体教室,开始了关于水晶的精彩课程。老师讲得深入浅出,把水晶形成的条件、所在地层的特点以及水晶的用途等都讲得清清楚楚。
认真听讲的小记者们。
老师先介绍了水晶的定义:水晶,作为一种稀有矿物,是石英的结晶体,在矿物学上归属于石英族。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高硬度、良好的透明度和压电性等。 “水晶的形成需要特定的环境,首先要有充足的二氧化硅供应,这通常来源于富含硅质的岩石。”老师顿了顿,继续说道,“同时,温度和压力的稳定也是关键因素。一般来说要在高温高压下,有一定的生长空间才有利于水晶的生长。天然水晶一般要经过非常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小记者们纷纷拿起笔认真记录。
认真听讲的小记者们。
随后,老师将话题转向了水晶的用途。“水晶不仅是美丽的珠宝饰品,在工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可用于制造镜片、棱镜和光学仪器。同时,水晶的压电效应使其成为电子工业中的重要材料,用于制作振荡器和滤波器等。”老师的讲解让小记者们对水晶的价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课程结束后,小记者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地质学的兴趣愈发浓厚。这次课程不仅让小记者们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老师帮助小记者浸泡清洗水晶。
接下来的清洗水晶让小记者们兴奋不已!他们小心翼翼地清洗着自己采集到的水晶,就像在呵护珍贵的宝贝一样。专业老师还把水晶放在清洗液中进行浸泡,水晶上的尘埃和污垢逐渐被洗掉了,露出了耀眼的光芒,就像小记者们的眼睛一样闪亮亮的。
小记者们在制作“水晶与夜”。
在小记者们充满创意与激情的“水晶与夜”手工活动中,他们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见小记者们小心翼翼地将那些五颜六色、大小各异的玛瑙石,精心地粘在画面上,把它们当作璀璨的星星,努力拼凑出一片浩瀚而神秘的星空模样。
小记者们在制作“水晶与夜”。
这些玛瑙石有的呈现出深邃的蓝色,仿佛是遥远天际中最幽暗的星辰;有的则闪耀着明艳的紫色,恰似那充满梦幻色彩的星云;还有的是温暖的橙色,就像天边刚刚升起的启明星。小记者们全神贯注,用他们稚嫩的双手,将每一颗玛瑙石都摆放得恰到好处,使得整个星空画面栩栩如生。
小记者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水晶与夜”。
完成星空的布局后,他们轻轻地把这幅精心制作的作品放进了画框中,并在画框里巧妙地挂上了小巧玲珑的彩灯。当灯光亮起的那一刻,神奇的景象出现了。那些原本就美丽非凡的玛瑙石,在灯光的映照下,展现出了更加特别的色彩光芒,形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画面。这幅夜灯画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与浪漫的星空世界,让人陶醉其中,难以自拔。
小记者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水晶与夜”。
晚上,小记者们享用了美味的晚餐后,入住了酒店,结束了这充实而有意义的第一天。这天的活动中,小记者们都觉得自己像变成了小科学家一样,收获满满!他们深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对水晶的形成和特点有了更深入地了解。通过亲自寻找和采集水晶,他们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耐心,就像小侦探一样细心。
第一天的活动让小记者们满载而归,他们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珍贵的水晶,更收获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他们对地质学的兴趣犹如一颗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在这充满希望和憧憬的氛围中,小记者们带着满足的笑容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挑战和精彩。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