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研学第二天 小记者雪野湖畔航空航天基地探寻“大国重器”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青版财经小记者们的脸上,唤醒了他们对新一天的期待。7月5日,在大物理科学探究夏令营的第二天,小记者们前往了雪野湖畔航空航天基地,开启了一场充满新奇与挑战的航空航天探索之旅。

小记者们来到雪野湖畔航空航天基地

小记者听教官介绍飞机场

上午,小记者们乘坐大巴来到了雪野湖畔航空航天基地。在飞机场的观景台上,好奇的小记者围在飞行教官平振杰身旁,专注聆听机场的奥秘,并观看了飞机起降的过程。

观看飞机起飞

“那片区域是机库,飞机完成任务或需维护保养时就停在这,它是飞机的‘医院’和‘休息室’,保障飞机能安全起飞。教官还谈到飞机起飞的关键因素:“飞机起飞和降落多选择逆风,逆风能增加飞机相对空气流速,起飞时产生更大升力,降落时能帮助飞机减速,缩短滑跑距离,更安全。” 小记者们认真倾听,目不转睛看着机场区域,心中充满对航空知识的渴望和对蓝天的向往。

Mi-26 直升机是世界上最大的现役直升机

小记者乘坐大巴车来到飞机场旁,一下车他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一架巨大的 Mi-26直升机停在草坪上,仿佛在等待着他们的到来。小记者们兴奋地围在飞机旁,仔细地观察着它的外观和结构。

小记者在最大的现役直升机前合影留念

“Mi-26直升机是世界上最大的现役直升机。它可以搭载大量的人员和物资,有着广泛的应用。”平教官向学生们介绍道。小记者们纷纷发出惊叹声。他们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这种直升机,今天终于亲眼见到了实物,心中充满了新奇和激动。教官还特别提到,在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中,Mi-26直升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吊运大型工程设备到抢险现场,为抢修道路和救援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持,展现了其强大的运输和救援能力。

制作水火箭

制作水火箭

一场别开生面的水火箭制作活动让小记者们兴奋不已。在教官的指导下,热情高涨的小记者们投入到水火箭的制作中。他们利用废旧饮料瓶、胶带、气门芯等简单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一步步将零散的部件组装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水火箭。制作过程中,小记者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深入了解了物理原理。从水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到火箭的重心和稳定性控制,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探索。

率先制作完多级火箭的两位小记者

发射水火箭

发射水火箭

当一个个水火箭成功发射,冲向蓝天的那一刻,小记者们欢呼雀跃,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兴奋的笑容。这不仅是水火箭的成功发射,更是他们在科学探索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下午,教官还为同学们讲解了航空知识,内容涵盖航空基础知识、飞行起源发展、及未来航空等多个方面。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精彩的图片、视频展示,小记者们对航空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小记者制作飞机模型

小记者展示制作好的飞机模型

小记者们还参加了飞行知识拓展手工实践活动。亲手制作了一架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的模型。在老师的指导下,小记者们认真地组装着飞机模型的各个部件,不时地调整着模型的结构和形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学生们终于完成了飞机模型的制作。“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制作飞机模型,感觉非常有成就感。我要把它带回家,作为我这次夏令营的纪念。”一位学生高兴地说道。

小记者试驾飞行器

了解不同的直升机

在室内展馆,飞行教官向小记者们介绍停放的滑翔机、热气球、直升机等:“滑翔机像优雅的大鸟,自身没有动力,依靠上升气流翱翔,飞行员要靠精准判断气流和高超操控技巧实现长距离飞行。”“热气球通过加热内部空气获得升力,坐在吊篮里随微风上升,俯瞰大地,奇妙无比!”随后,教官走到几架直升机旁,介绍道:“直升机是灵活的小能手,头顶大旋翼旋转,能垂直起降、空中悬停、自由移动。在救援和运输等任务中作用巨大。”

阻力伞体验

晚上,小记者们回到了宿舍,开始整理自己的行李和笔记。他们回顾了今天的活动,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和感受。通过今天的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航空航天的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更加浓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