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讯(记者 杨志坚)为充分挖掘展示沂山历史文化特质和镇山文化内涵,促进生态自然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礼仪。4月16日,第五届中国(临朐)沂山文化节开幕式暨丁酉年东镇沂山祀山大典在沂山风景区东镇庙举行,应邀嘉宾、各地游客和当地群众代表一万余人齐聚东镇庙。
沂山为五镇之首,《大元增封东镇元德东安王诏碑》上刻:“九州皆有镇山,所以阜民生,安地德也”。丁酉年东镇沂山祀山大典传承古代传统祀典礼仪,融汇当代时尚文化元素,以礼仪、歌舞结合为载体,再现了传统文化中祭祀镇山的宏大场景,寄托了人们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反映社会文明进步,使人们穿越时空,感受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神奇和魅力,由单纯的“游沂山”升级到“品沂山”,为镇山文化和旅游文化再添华章。
从今年2月份开始筹备以来,活动主办方先后聘请北京、陕西等全国知名历史文化学者、民俗专家、舞蹈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对东镇沂山独具地域特色的帝王文化、镇山文化、民俗文化挖掘整理,设计编排了丁酉年东镇沂山祀山大典议程。东镇沂山祀山大典,编排严谨,场面恢弘,整个祀山大典活动分为五部分:一是燔柴乐舞;二是沂山文化节开幕式;三是祀典仪式;四是情境再现:唐皇祀山;五是千人中华旗袍秀。
4月16日上午9点18分,临朐县沂山风景区东镇庙,随着5响有力的击鼓声,9声悠远的鸣钟声,第五届中国(临朐)沂山文化节开幕式暨丁酉年东镇沂山祀山大典拉开帷幕。祀典开始前,燔柴乐舞阵容宏大,视觉冲击力强。东镇沂山乡民礼敬三牲;主要来宾、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礼敬献花;企业界代表礼敬上香;主祭人奠酒致祭、颂读祭文,全体人员行三鞠躬礼;钟鼓悠扬,回旋在庙宇上方,心香缭绕,寄托着虔诚祈祷,古祭台上,八佾舞仙袂飘飘,娱神告祭,典礼告成。
祀山礼仪以历史文化为核心,再现了帝王沂山祀山的宏大场景,唐皇祀山成为典礼告成的压轴戏。在浑厚的鼓声中,导驾入场,12名唐朝士兵手持仪仗分列两旁,唐皇由东镇庙入口处缓缓入场,在到达古祭祀台的平台站好;引驾入场,18位唐朝宫廷侍者手执长幡跟随导驾缓缓进场,在东镇庙前的台阶站定,御前太监高喊,皇上驾到;唐皇入场,唐皇携皇后在1位礼官的引导下随后出场,4位皇妃紧随其后,4名手持孔雀扇、黄麾的宫廷侍者跟随其后,9位文武官员在后跟随,众舞蹈演员列队跟随在最后,缓缓前行。至东镇庙大殿前分列。祀山仪式迎来高潮,敬香:唐皇从礼官手中拿过燃好的高香,躬身行礼后插入香炉;奠酒:唐皇从礼官手中分三次拿过酒樽,躬身行礼后浇洒于地;祭拜:在主祭口令“拜—再拜—三拜”中,唐皇及皇后。皇妃、文武百官等躬身行礼,唐皇挥手,乐起;最后舞乐告祭,大唐乐舞,融霓裳羽衣舞、琵琶元素等于一体的大型群舞演出方阵轻歌曼舞,美轮美奂。
仪式结束后,现场嘉宾共同观看了千人中华旗袍秀。精彩的表演将沂山文化节推向高潮,中国(临朐)沂山文化节已成功举办过四届,每一届的举办都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成为群众喜闻乐见和热切期盼的文化品牌。沂山风景区在2013年获全国5A级旅游景区后,2014年东镇沂山祭仪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东镇沂山祭仪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价值,沂山风景区对东镇沂山祭仪进行挖掘梳理、放大5A效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注意吸收新文化元素,精心打造集传承、展示、观光、休闲、互动为一体的东镇沂山祭仪综合传承中心,打造国学和传统教育基地,对弘扬沂山镇山文化,宣传沂山旅游形象,提升沂山知名度和美誉度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每年一届的沂山文化节暨祀山大典,由临朐县东镇文化研究会主办,主在充分挖掘展示传承沂山历史文化的丰实内涵和镇山文化的特质,促进生态旅游与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同时也是对东镇沂山祭仪的传承和保护,对人类学、民俗学研究,对中华民族文化寻根,乃至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现在进行的传统教育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沂山祭仪在每个历史阶段都透露出不同的文化信息,是传承、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亲情沂蒙”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是省政府重点推出、省旅发委倾力打造的全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之一。沂山作为亲情沂蒙品牌的重点景区,突出沂蒙红色文化,弘扬沂蒙精神,以山水为依托,以红色为主线,将沂蒙山打造成为全国红色旅游胜地和北方经典乡村旅游目的地。此次举办沂山文化节,是临朐县委、县政府精心策划、周密筹备的一项文化盛会,是第34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做大做强“亲情沂蒙”文化品牌,将沂山打造成为文化旅游专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据悉,在沂山文化节期间,沂山风景区将依次举行“沂山书院”揭牌仪式、“流动的家”百辆房车进沂山暨沂山房车宿营地开营仪式、“放飞梦想”全民风筝放飞活动、沂山徒步大会、东镇庙祈福庙会、沂山美食节暨第二届“美丽厨娘”大赛、浙江卫视大型音乐真人秀节目“中国新歌声”全国海选走进沂山、沂山摄影大赛、百名画家画沂山、知名作家看沂山、“槐花飘香,舞动沂山”全县广场舞大赛、全县文化产品进景区等一系列体育文化娱乐活动。
沂山简介
沂山古称“海岳”,有“东泰山”之称,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素享“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盛名。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被誉为“鲁中仙山”。
沂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曾有十朝十六位帝王登封诏祭,是中国镇山文化发祥地,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横穿沂山全境。《史记》载,黄帝曾登封沂山,舜肇封山,定沂山为重镇。历夏及商,皆有望秩之典。周有沉埋之祭,秦祀加车乘骝驹。西汉太初三年(前102年),武帝亲临其下,令礼官祀之。魏文帝瘗沉圭璋;隋开皇十四年(594年)诏就山立祠,取侧近巫一人主知洒扫,并多莳松柏;唐贞观十年(636年)诏封沂山为“东安公”;宋真宗加封沂山为“东安王”,元成宗封沂山为“元德东安王”;明洪武去封爵正神号,称“东镇沂山之神”,清雍正诏封沂山为“佑民捍御之神”并诏定每岁春秋仲月,由所在专祭,以守土正官主之,凡遇国家大典,或“天时不顺,地道欠宁”“兴师征战”,皇帝还亲自或遣重臣赴东镇祭告。由于朝廷御祭频仍,加之沂山雄伟秀丽,李白、郦道元、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辙,以及明状元马愉、赵秉忠,清朝体仁阁大学士刘墉等大家名士,骚人墨客,纷至沓来,观光揽胜,四时不绝。其间流下了大量的碑碣石刻,遍布庙宇内外,丛矗如林,故有“东镇碑林”之称。据光绪三十年(1904年)不完全统计,有古碑360余幢。其中御碑十六幢,今存(元大德二年)诏封沂山为元德东安王的蒙汉双文御碑、1370年(明洪武三年)朱元璋诏封“东镇沂山之神”御碑。康熙手书“灵气所钟”御碑、乾隆亲笔“大东陪岳”御碑。这些古碑,不但记载了历代皇家对沂山的诏封祭告,膜拜祀事,还刻记了风雨不调、亢旱洪滥、地震陨落等自然灾害及国家变革、外侵内乱、边关军事情况,也歌颂了东镇奇山异水、秀丽绝佳的风光。碑刻字体,正、草、隶、篆、行均有。镌刻形式,阴刻、阳文、双钩俱全。底座碑冠,花边纹饰,深浅浮雕、线刻齐备,形式各异。文体有诏旨、祭文、记、诗、词、歌、赋、散文、题词等,题材内容广泛,有国家政治大事,亦有当地奇事轶闻。东镇碑林,是国内少见的艺林珍薮,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情况、自然变化,以及文学、书法、雕刻艺术的珍贵实物史料。
沂山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森林氧吧。境内崇山峻岭,气势磅礴,植被繁茂,泉流众多,有大小山峰200余座,泉群6处,其峰峭、石奇、谷翠、水秀相映成趣,森林覆盖率达98.6%,为山东省之最,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8.9万个,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共有137科,480属,1000余种。以松类、刺槐、栎类为主要树种,还有水榆花楸、三桠乌药等珍贵树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成辉,主要自然景观有:百丈崖瀑布、神龙大峡谷、玉皇顶、狮子崮、歪头崮、古松群、圣水湖等。主要人文景观有:东大门综合服务区、东镇庙、法云寺、玉皇阁、碧霞祠等,共计140余处。
近年来,沂山风景区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立足风景区实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抓住旅游业大发展的机遇期,以“打造国家级休闲旅游胜地”为目标,以“最大限度地放大5A品牌效应”为主线,着力抓好了旅游项目建设、宣传营销、管理运营等重点工作,对东镇沂山祭仪进行挖掘梳理,精心打造集传承、展示、观光、休闲、互动为一体的东镇沂山祭仪综合传承中心,打造国学和传统教育基地,并于2014年成功申报“东镇沂山祭仪”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几年,经科学论证,成功开发建设了高山滑道和高空森林漂流等游客参与性项目,深受广大游客好评。
如今的沂山,景区档次和品位明显提高,已成为以独特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为主体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成为集镇山文化、民俗文化、地质文化、美食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于一体的山东乃至全国的标志性景观。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