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汉画像艺术馆“驻”进社区

栩栩如生的双头凤、连衣长袖舞婀娜多姿的女郎、威严的门亭长、婀娜多姿的执伞仕女、汉代气象台、热闹的宴会、行进的马车……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砖头上却印刻着如此生动的画面,小小汉画像砖在方寸之间雕刻百态,折射着汉那个时期的历史风貌,也显示出它在这个时期的独特价值。据悉,这些汉画像艺术展品收集在由青岛汉画像艺术馆与平度市凤台街道在澳门路社区打造的平度市首个汉画像艺术馆。

袁京新向参观者介绍汉画像砖和汉画像石文化。

中国青岛汉画像艺术馆由平度市政协委员、平度市满天星志愿服务负责人、平度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袁京新创办,并于2023年12月与凤台街道联手精心打造落户凤台街道。该艺术馆是在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的基础上打造的目前全国唯一一座以汉画像砖和汉画像石为专题的拓片艺术馆,其收藏的汉画像砖和汉画像石拓片数量、品类及地域范围均为全国第一,馆藏拓片文物近3万幅。场馆位于青岛市平度市凤台街道澳门路社区,总面积660平方米,现展出拓片藏品300余幅,分为特色临展、学术研讨、汉文化体验、文创产品、研学旅行等多种活动。

汉画像砖和汉画像石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于“两汉”(东汉、西汉),主要用于宫殿、祠堂、庙宇、雅舍及墓室的建筑装饰。汉画像砖是采用模印、手塑及雕刻技法,在空心大砖及实心砖上作画,全面记载了汉代人的生产生活、科技建筑、军事体育、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是一部用图像记录的中国汉代史,堪称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考古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被专家称之为“敦煌前的敦煌”。


汉画像砖拓片撑伞女

该艺术馆运用古老的金石传拓工艺制作拓片,让文物活起来,使大汉的璀璨文化得以传承。其馆藏的汉画像砖和汉画像石拓片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汉民族文化的风采以及古人的审美观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刻画内容既有车马出行、庖厨宴饮、男耕女织等物质生活,也有孔子老子、忠臣义士、孝子贤妇等人物形象,鲜活呈现了中国古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人生理想。

汉画像砖体现了两汉时期最高的艺术形式,不仅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关于汉代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袁京新总结为三步“收藏、研究和弘扬”。“这些汉画像砖不能让它们沉寂,要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捡起我们丢失的传统文化。”


汉画像砖拓片双龙穿壁


对于汉画像艺术馆未来的发展思路,袁京新介绍说:“汉砖原本是汉代所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汉代人便将汉砖作为一种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的载体,把自已的生产生活、科技建筑、军事体育、文化娱乐等记载到汉砖上,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用图像记载的中国汉代史、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考古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我们准备和学校、社区合作,让这些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传承。同时,我们会通过拓片的体验课以及一些文创产品的设计出品,让传统文化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让汉画像砖汉画像艺术馆成为平度市乃至青岛的一个旅游新地标。”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通讯员  宗绪昌

责任编辑:李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