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今后“好房子”要这样建!《青岛市“好房子”建设技术导则(试行)》正式印发实施

6月20日,记者从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加快建设人民满意好房子,推动住房事业从“住有所居”基本保障,向“住有宜居”更高目标迈进,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多次开展调研座谈,征求听取有关部门、企业和群众意见,立足青岛住房事业发展实际,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先进地市经验做法,编制了《青岛市“好房子”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技术导则》),目前正式印发实施。

编制情况

《技术导则》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山东省及青岛市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相互协调。

与“高品质住宅”“保障性住宅”相关指标体系形成高低搭配,系统协调,实现不同价位、不同面积、不同档次的“好房子”。

重点针对居民投诉较多的质量通病、功能缺陷提出具体要求,精准满足人民需求。推动建筑节能、建筑耐久、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应用;聚焦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家庭、智慧社区等信息技术应用。

重点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需求进行明确量化规定;根据青岛市住房发展实际优化技术指标,重视成本,避免指标“一刀切”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和资源浪费。

基于青岛市住房发展现状,《技术导则》适用于青岛市新建商品住宅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其他新建、改造住宅项目可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指标体系

在明确青岛“好房子”内涵方面,衔接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低碳、智能、安全”好房子的基本要求,因地制宜提出青岛“好房子”定义,即:以“ 绿色健康、低碳环保、安全耐久、智慧科技、宜居便利 ”为核心指标,通过精细设计、精益施工、新科技推广、优质产品应用、优质服务保障,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居住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

在提出“好房子”总体要求方面,《技术导则》对住区和住宅建筑的功能、性能和运维管理提出总体要求,包含配套完善、性能优良、质量保障、绿色建筑、智能建造、智慧运维五部分内容。

配套完善。落实住建部“完整社区”建设工作部署和青岛市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提升住区配套服务水平,提高生活舒适性和便利性。

性能优良。聚焦住区和住宅建筑的使用功能、结构安全、使用安全以及日照、采光、防水、隔声、保温和室内空气质量等性能指标,提出总体要求,增强居住获得感,提高居住体验。

质量保障。基于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考虑,积极推动投保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倡导建立房屋定期体检制度,解决居民对房屋质量的后顾之忧。在交付住宅质量保证书、使用说明书的基础上,鼓励开发建设单位提供BIM版住宅使用说明书。

绿色建筑。根据青岛市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建造成本与居民的接受度,提出绿色建筑星级要求:满足绿建一星级要求,鼓励二星级及以上。

智能建造。鼓励引导住宅建筑的设计、生产、建造、交付、运维等全过程实现BIM的应用,推进住宅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

智慧运维。按照青岛市智慧城市的总体要求,引导采用智慧运维管理技术,保障建筑全生命期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在提出“好房子”五项指标方面,包含绿色健康、低碳环保、安全耐久、智慧科技、宜居便利五部分内容。

绿色健康。聚焦住宅建筑的场地生态环境、室内空气质量改善、声光热环境的控制,保障居住者健康。

低碳环保。聚焦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促进住宅建筑低碳降碳、资源能源节约和经济社会效益。

安全耐久。聚焦住宅建筑的安全耐久性能及建成后的维护保养措施,确保居住安全,降低使用成本。

智慧科技。通过全体系构建智能化系统,提高效率,优化服务,提高幸福体验感。

宜居便利。聚焦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环境、空间、性能宜居设计及便利生活设计。

主要特点和亮点

体现“好房子”的人民性。住上“好房子”,是老百姓非常朴素的愿望,只有人民满意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好房子”。前期,与开发企业、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区市主管部门座谈交流,整体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对住房规划、设计、施工、物管等群众信访投诉情况进行梳理,找准痛点难点,通过开展“好房子”问卷调查,掌握人民群众对“好房子”的需求和期盼,把握工作重点,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例如:从安全角度,对选址、结构、设备、防护、选材、运维等作出要求;针对质量问题,鼓励项目投保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建立房屋定期体检制度等规定;针对隔声问题,提出了墙体和楼板厚度、材料使用等措施。

体现“好房子”的时代性。新时代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行业科技发展、建造水平、产业支撑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好房子”相关指标的提出契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响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例如:《技术导则》提出要满足绿建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对装配式建筑、绿色建材、降碳节能、数字家庭、智慧物业、海绵城市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鼓励装配式装修等。

体现“好房子”的适用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阶段,都有对“好房子”的需求,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五大指标就是解决“好房子”的共性,要安全、经济、健康、环保、便利,规划设计、功能配置符合青岛气候特点、地域特色、生活习惯等。例如:针对青岛气候特点,提出了在地下车库、大厅等区域设置除湿装备;针对普遍关注的住宅层高问题,结合对当前开发项目考察和社会调研,提出层高不宜低于3.0米,提高居住体验;从生活便利角度,对套内空间尺寸、电梯配置、适老化设施、邻里中心、活动空间等提出要求;从经济可控角度,提倡建筑模数化、标准化设计、装修一体化。

体现“好房子”的发展性。当前住建领域科技创新发展迅猛,以“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智能建造方式为“好房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健康建筑、宁静住宅等理念的提出为行业发展明确了方向,要推动这些创新性理念在“好房子”中落实,坚持适度超前原则,以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赋能好房子建设。例如:提出了住宅结构设计年限不宜低于70年,鼓励按照100年进行耐久性设计;车位数量、尺寸,充换电设施建设;装配式装修;智慧化基础设施配置;采用耐久性好、易维护部品部件等要求。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佳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