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赴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和青岛联合新能源智捷工厂,就物流产业创新开放、降本增效、提质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座谈。
在物流港现场调研
在传化(上合)国际物流港,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纪海蕾与2家国际道路运输企业就TIR运输路径进行了探讨。西海岸利达国际物流公司是山东省首家“中俄快线”发运企业,经过10个月的实践,企业21辆国际道路运输车辆已实现常态化运行,累计发运58次。该企业负责人介绍,在做好运输安全管理和常态化发运的同时,公司已经着手在双边贸易领域开展探索。青岛诚发伟业物流公司抓住国际道路运输蓝海机遇,拟开通中国经吉尔吉斯斯坦至乌兹别克斯坦的跨境运输路线,目前已成为TIR持证人,预计6月份发运。
纪海蕾表示,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内外联动的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运输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争取国际话语权,改善便利运输环境,为经济主体更高效地配置资源创造有利条件,是交通服务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主管部门将始终与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跑道上并肩携手,打造开放共赢的现代交通新局面。
走进企业现场调研
青岛联合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动汽车领域创新的科技公司,市运输中心自企业成立伊始,即与企业保持培育孵化紧密联系,积极向有关部门引荐,向主机厂、物流客户推介换电车型和换电方案,多次组织参观考察,并提出指导意见,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关注度。纪海蕾在观摩换电实景演示后强调,企业的不断创新,为产业链全面发展起到枢纽带动作用,鼓励企业制定、推动换电标准化的实施和应用,与更多产业链上下游客户开展沟通与合作,积极参与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
下步,市运输中心将自觉强化责任担当,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为价值导向,以“四促大讨论”为抓手,强化融合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提升现代物流效率,实现产业共赢。坚决当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五个开路先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