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社会课堂——爱国主义教育航天展自4月12日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国际啤酒城展出以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持续关注。
学生和家长们观看航天展的长征二号F火箭实物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航天科技不仅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抓手,更是提升国民科学素养、培养爱国情怀的宝贵资源。为了将航天科技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大国重器”社会课堂——爱国主义教育航天展又推出了“尊老育幼,代代相传”和“百万补贴计划”活动。通过此类公益性质的活动,更好地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弘扬航天精神,激发公众的爱国热情。
关爱老年人 航天科普走进养老院
自5月20日至23日,由12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走进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多家养老机构,开展为期4天的“尊老育幼,代代相传” 航天知识科普活动。
志愿者向老人们讲解我国的航天发展史
“我们12名志愿者,每3人一组,分成4个小组,每组到不同的养老院开展活动。”志愿者胡梦琪对记者说,“通过航天科普视频和PPT,我们向老人们讲解了我国的航天发展史、航天事业成就。”
在活动中,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人们介绍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发展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到载人航天工程的圆满实施;从月球探测器的成功落月,到火星探测任务的精彩展开……每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都让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
志愿者耐心解答老人提出的航天相关问题
志愿者还精心准备了互动提问环节,不少对航天科技感兴趣的老人,可以现场向志愿者提问。70多岁的郭爷爷兴致勃勃地问:“‘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什么时候发射的?现在是否还在继续工作?”志愿者解答:“目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已停止工作,但它一直还在轨道中运行。它像是永恒的见证者,见证着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活动现场,对于老人们提出的“我国的探月工程分为哪几步、中国空间站是怎么建成的、杨利伟乘坐的飞船是神州几号”等问题,志愿者们都一一耐心作出解答。
志愿者与老人合影留念
科普讲座结束后,志愿者们还陪伴老人们聊天、散步、读书,为老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老人们了解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到了航天精神的魅力,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
志愿者帮老人修剪指甲
除了“尊老育幼,代代相传”活动,“大国重器”社会课堂——爱国主义教育航天展还推出了“百万补贴计划”,志愿者走进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各个街道,科普航天知识,宣传爱国主义教育,也期待更多的市民前来参展。
共筑航天梦 同抒爱国情
以“逐梦苍穹,点亮未来”为主题的“大国重器”社会课堂——爱国主义教育航天展是一个将航天梦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的平台。自4月12日航天展启幕以来,本地市民、中小学生、航天爱好者和外地游客等参观人员纷至沓来,热情高涨。
神舟飞船返回舱实物
通过实地参观和体验,观众深入了解了航天科技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展览现场经常人头攒动,观展者被各种航天器模型、实物所震撼,纷纷驻足观看,拍照留念。本次航天展不仅成为一个科普教育的平台,更成为一个展示国家实力、激发爱国热情的盛会。
讲解员介绍月宫一号探索月球的奥秘
钱学森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钱永刚教授也曾高度评价本次航天展:“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我们终于在青岛西海岸金沙滩啤酒城成功举办了一场浓缩68年航天历程的爱国主义教育航天展。我们想让更多的人通过这次展会来了解68年中国航天不平凡的历程,了解活跃在航天领域的科学家们。”
讲解员介绍人造卫星
记者了解到,青岛是本次“大国重器”社会课堂——爱国主义教育航天展的首展,青岛之旅结束后,“大国重器”社会课堂——爱国主义教育航天展还计划在武汉、黄冈等城市进行巡展。
小朋友们走进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模型
未来,“大国重器”社会课堂——爱国主义教育航天展将秉承公益性原则,扎根于发展航天事业,不断探索科普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通过开展更多形式的活动,将航天科技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让航天精神、爱国情怀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承和弘扬,也期待更多的民众参与到这场航天科普之旅中来,共同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贡献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孙梦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