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题,是自然界吸收温室气体的主要碳库之一。林业碳汇是通过造林、再造林以及森林管理等活动,利用光合作用将大气中所含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存在植被与土壤中,进而吸收或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同时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解气候等作用。
碳普惠是为公众和小微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赋予价值而建立的商业激励、政策鼓励和核证减排量交易相结合的正向引导机制,通过公众以生活消费为场景的节能降碳等绿色行为产生的减碳量予以量化并以碳普惠形式进行奖励的制度。
青岛市人大代表、数金公共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商健光
青岛市人大代表、数金公共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商健光建议,出台《青岛市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印发《青岛市林业碳普惠方法学》,完善林业碳汇计量标准体系,创新建立林业碳普惠常态化交易机制,推动我市林业碳汇与碳普惠融合发展。
在碳普惠建设方面,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青岛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先后印发了《青岛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对我市建立完善碳普惠管理制度、开展市场化管理运营服务、开发类型丰富的碳普惠方法学、减排项目和低碳场景,推出商业激励、公益激励等多元化激励措施,探索大型活动碳中和等减排量消纳机制等方面进行了部署;通过出台《青岛市低碳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版)》,对公众采用公共汽车、地铁、骑行、新能源车等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乘坐有更多温室气体排放的交通工具所产生的减排量,形成了规范的核算流程及计算方法。
结合上述方案和方法学,我市上线了全国首个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的碳普惠平台,运营近两年半的时间,碳普惠平台注册用户达到260万,通过公众绿色低碳出行直接减排二氧化碳5万余吨,具有完善的平台功能和良好的用户基础。
在碳普惠平台增加林业碳汇,一方面可以让林农、小型林业企业和林场等获得收益,提高参与林业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助力林业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可以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林业碳汇,通过绿色低碳行为实现降碳,通过植树护林、购买碳汇实现增汇,是公众参与助力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之一。
出台《青岛市林业碳汇试点建设实施方案》
建议我市园林、发改、生态等职能部门,结合我市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地区的契机,制定碳达峰试点工作方案,将林业碳汇试点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从与碳普惠平台的融合发展模式、林业碳汇的开发、完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立林业碳汇收储机制、创新林业碳票制度、创建碳汇交易模式、探索金融支持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方式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形成纲领性指导意见,指导相关责任主体和机构有序开展碳汇工作。
印发《青岛市林业碳普惠方法学》,完善林业碳汇计量标准体系
建议我市园林、发改、生态等职能部门结合林业碳汇建设实施方案,配套出台林业碳普惠方法学,完善林业碳汇碳计量和监测等程序,以规范相应的林业碳普惠项目。根据不同的林业活动如造林、森林经营、森林保护等合理确定基准线,按照“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结合我市森林类型的分布特征,有序推出相应的方法学,确保碳汇储量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要求。与此同时,还应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之外的湿地、草原和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碳普惠的研究,为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计量核算科学依据。
创新建立林业碳普惠常态化交易机制
建议我市园林、生态、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职能部门创新探索“碳汇+碳中和”的机制,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大中型活动组织方、旅游景区等,通过购买碳普惠平台的林业碳汇或碳票,实现自愿碳中和;创新推出“碳汇+生态补偿”机制,在破坏生态环境案件中,对损害生态环境的被告人,通过购买碳普惠平台的林业碳汇或碳票实现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替代性修复;创新建立“碳汇+公共资源交易”机制,将一定周期内碳普惠平台减排量和林业碳汇进行核证备案后,在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系统作为交易品类,引导中小企业等机构进行交易,实现碳中和;创新实施“碳汇+信用积分”机制,通过在碳普惠平台购买林业碳汇或碳票抵消碳足迹获取碳积分,使用积分可兑换低碳权益等激励措施,助推全民减碳增汇。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