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继续认真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打头阵、当先锋”,围绕促发展质量、促环境优化、促问题解决、促干劲提升“四促”大讨论活动发起“四大行动”,为青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深度赋能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促发展质量,发起明方向、深改革、强保障行动
坚持明确主攻方向,按照上级决策部署,各行业对标先进城市,明确学习标杆,研究提出各自领域主攻方向,谋划具体实施路径和赶超措施。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试点示范引领。坚持强化要素保障,统筹谋划部署,配合打造一流轨道交通产业、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智慧交通建设等3个国家级交通强国试点。创新城轨交通智慧示范线。适时组织地铁6号线一期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开通全国首条核心技术采用全自主化TACS系统的正式轨道交通线路。创新“互联网+”高效物流模式。
青岛至莫斯科TIR运输专线
拓展青岛——莫斯科“中俄快线”TIR 开行规模,探索开行中哈、中乌等方向国际陆运专线;争创第三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示范城市。创新港航人才磁吸效应。促进政企校融合的常态化,建立高校青岛实训基地,做好港航人才来青服务保障工作,为港航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
港航人才来青实训
围绕促环境优化,发起协同联动、助企利民行动
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强化协同联动,为企业减负,为群众解忧。
道路运输便民服务站“一条龙”服务
加大道路运输便民服务站宣传推广力度,拓宽服务范围,做好监督考核;做好高频事项“一网通办”技术支持,推广应用“电子证照”,提升网办率。优化措施强服务,试点运营新型微循环公交线路,合理设置公交微枢纽;在实施公共交通季节性延时服务的基础上,旅游旺季开展夜间9:00后地铁、公交“一元通城”服务。
公交微循环线路
优化布局促融合,引导汽车客运站科学优化布局,构建“一站多点”;推动“互联网+车站”融合发展,深化联网售票、电子客票普及应用;鼓励客运站向旅游集散中心转型,大力推动“站、运、游”一体化。
客车查询“二维码”
优化流程促发展,制定网络货运许可申请“明白纸”,推进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优化最后一公里城市配送方案,助力物流产业链发展。
建立多维度驾校信用评价机制
优化场景提技能,建立多维度驾校信用指标评价机制,并在“先培后付”一体化平台向社会公布,方便学员比选驾校,打造更具透明性的驾培消费场景,推动行业诚信经营、优化服务;引导职业技术院校、维修企业共建校企培育机制,筹办职业技能竞赛,优化新能源汽车维修第三方服务平台。
现代航运服务信息化支持保障平台
优化平台强服务,定期开展“港航灯塔”航运沙龙活动,定期发布青岛RCEP指数、青岛集装箱航运景气指数分析报告,优化航运服务信息化保障平台功能,增设岸电管理模块。优化制度提效率,开展《青岛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修订调研,提升巡游出租汽车城市交通发展奖励基金发放效率,压缩发放时限。优化机制新模式,修订租赁企业经营备案指南,落实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接诉即办 协同会诊”小微型客车租赁服务新模式。
推动小微型客车租赁行业规范化发展
围绕促问题解决,发起攻坚难点、回应热点行动
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潍坊至烟台铁路、潍坊至宿迁高速铁路、董家口至瓦日(兖石)铁路项目,进一步推进胶州湾过海铁路规划研究。
潍烟铁路
优化出行服务,做实“两网”融合发展,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0条,优化设置公交站点30个。
公交与地铁衔接更便利
保障地铁6号线一期、2号线西延段顺利开通。做密铁路公交化,加密开行至济南、烟台、威海、日照方向列车,加快构建市域0.5小时、半岛1小时快速交通圈。
做密铁路公交化
确保安全稳定,抓准道路货运行业信息化监管,通过“鲁运通行码”对货车驾驶员实施分级管理,建立人车企三位一体信息化监管体系。优化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抓严安全生产及应急保障,持续推进重大隐患排查。
围绕促干劲提升,发起强体系、激活力、严作风行动
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压紧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抓好廉政风险防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用好政治监督活页,推动纪律教育常态化,擦亮“清风行远”廉洁文化品牌。加强组织建设,继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四促”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深化与社区、业务联系单位党建共建,强化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新业态党工共建,指导有条件的网约车平台公司成立党支部,推动货运行业工会联合会的建会入会工作,推动行业党建示范点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健全中心各项制度,建立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讲师团”“导师团”头雁效应,开展“运输大课堂”,搭建干部职工自我展示、研学互动的多重交流平台;完善审批服务专班人员流动机制,强化“面对面”服务能力,打造多面手复合型服务人才队伍,办好假期托管驿站,为干部职工解决后顾之忧,进一步提高中心干部职工凝聚力和归属感。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责任编辑:李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