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新起点,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港航处坚持用“通达远博”品牌引领服务,时刻保持“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奋进姿态,激活新动能、焕发新活力,持续推动运输事业行稳致远、破浪前行。
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港航处团队
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港航处作为青岛市扶持港航业发展的专门机构,承担“集聚航运要素资源、沟通航运动态信息、规范航运交易行为、激发航运市场活力、促进港航基建发展”等五大功能,主要开展港口公用基础设施维护、航运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港航人才引进、构建青岛航运指数基本体系等工作,借助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手段,提高航运信息、航运金融、航运贸易等服务能力,提升青岛航运服务水平,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助力青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
近年来,港航处团队勇当“开路先锋”,以“五新”为目标,推动港航发展服务工作有品优质、争先争效、善作善成。团队经过不断积累、探索、创新,迎来了“高光时刻”:聚焦智慧创新、数字转型,创新建成国内领先的青岛国际航运中心现代航运服务信息化支持保障平台,荣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智慧港航”数据创新应用大赛“百里风趠”奖,山东省大数据“三优两重”项目新型智慧城市优秀案例,开路先锋团体奖,全国“我是新时代交通人”宣讲比赛“优秀好故事”等奖项。
搭建航运服务信息平台,提升智慧港航新高度
数字化程度已成为衡量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牵头建成了现代航运服务信息化支持保障平台,集聚航海保障、航运贸易、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人才交流、海事仲裁、运价指数等航运要素,实现港航综合信息互通共享和业务协调联动,积极推动港航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各类企业提供及时、稳定、全面的港航信息服务。
目前,该平台已获得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吸引山东海运、中外运、山东港口等数百家企业入驻,平台累计接入数据200余类,实时收集山东海域内船舶AIS数据,汇集数据5亿余条,数智赋能为航运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支撑,成为青岛交通运输行业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核”举措。
现代航运服务信息化支持保障平台
科学研发航运指数模型,联动区市增强新信心
RCEP为开放的青岛带来新发展机遇。先行先试,创新发布国内首支RCEP航运指数,通过收集有关RCEP成员国港口与青岛相关的航线运力、运价等数据,分析发布RCEP航运指数,反映航运市场在不同时期对于运价影响的相对数,揭示青岛航运市场的供需态势,成为青岛航运市场的“晴雨表”,对加快打造贸易便利、服务开放、投资自由、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强的RCEP经贸合作示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港前湾航道扩建工程施工现场
加快港口工程项目建设,提升港区服务新能级
港航项目攻坚克难,青岛港前湾航道扩建工程已于2023年底主体工程完工,今年将完成项目交工验收、开通试运行,项目完成后,将现有航道5万吨级集装箱船双向、10万吨级船舶单向乘潮航道,扩建为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全天候双向航道,将大幅提升前湾航道运输能力。董家口港区琅琊台湾作业区工作船码头工程开工在即,2024年将完成开工建设前的征迁、施工手续等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完成工程总量20%。
一线调研
打造港航人才服务工作站,营造人才发展新生态
积极探索港航人才培养新体系,创新性建立了“高校—政府—企业”的人才招引输送链条,突出人才“精准”服务。2023年,组织了五批师生来青体悟实训,为来自全国港航类高等院校的共计165名本、硕、博师生提供了实训服务,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深化产才“融合度”,塑造品牌“显示度”,提升人才“感受度”,跑出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的“加速度”,打造多层次、专业化、应用型青岛特色港航人才队伍。
上海海事大学博士研究生来青实训
优化港航产业营商环境,开创服务企业新局面
优化营商环境出实招、见实效。牵头引进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青岛仲裁中心、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完善青岛地区航运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青岛国际航运综合服务能力,助力青岛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开展“港航灯塔”港航品牌营商环境提升活动,开展航运沙龙、送策进企等活动,服务中小微港航企业100余家,提升青岛港航企业凝聚力,增强港航企业家向心力,助力打造青岛便利化、法制化、国际化港航营商环境。充分发挥青岛港航产业发展基金 “蜂巢效应”,成立多支子基金,撬动社会资本18.9亿元,加快航运金融、信息、服务等高端航运要素资源向青岛聚集,打造高端航运要素资源集聚区。
航运沙龙活动现场
港通四海,航行五洲。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新的一年,在市交通运输局的指导下,市运输中心港航处团队将秉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奋进姿态,发扬龙马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奋力推动青岛港航事业走在前、开新局,为青岛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贡献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宋大伟 通讯员 邵男 王燕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