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阳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公布,《规划》着眼于全区自然禀赋和文旅资源现状,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注重旅游新业态引入,着重打造“微旅游”和“深度游”市场,提出了全域旅游发展的短期目标及长远规划,明确了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
空间结构图
打造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窗口
在总体定位上,城阳区将建设国际滨海生态度假目的地。在青岛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中担当重任,奋力打造湾区都市活力城阳。以世界青少年运动名城、国际级湿地鸟类科普研学基地、全国海湾康养度假地、世界动车小镇为目标,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争做青岛旅游向北发展的“桥头堡”;照亮“湾区梦”,将城阳建设成为集世界级青少年赛事研学、生态观光休闲、医疗康养、主题乐园、韩国文化休闲、渔家文化体验、山乡旅游、高端民宿、工业旅游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滨海生态度假目的地。
现状资源分布图
在产业定位上,城阳区将塑造城市绿色、环保的国际化形象;城市居民和野生动物“居民”共享生态、幸福生活的窗口;旅游与轨道交通产业融合创新的窗口;旅游与康养、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窗口。
新建11个文旅产业融合景区
《规划》提出,新创建11个文旅融合景区,包括红岛赶海渔人码头+韩家民俗村、罗家营周边区域湿地+飞鸟公园、海鲜农贸市场、稻田列车、盐务专线体验、青岛东风古法海盐场及海盐博物馆、晨曦公园、康养新城、铁骑山励志民宿体验区、山色峪励志民宿体验区、丹山红色教育基地。
文旅产品分类分布规划表
城阳区规划了七类文旅产品,包括城阳遗产文化体验之旅,如韩家民俗村、海鲜农贸市场、铁骑山励志民宿体验区;文创产业园区/街区,如未来城时尚国际休闲街区;历史人文景区/文物景点,如太和山景区、铁骑山励志民宿体验区、丹山红色教育基地、大通宫、法海寺等;文化休闲体验产品,如红岛赶海渔人码头、海鲜农贸市场、胡峄阳文化园、韩国风情街区、国学公园等;可布局文化演艺活动产品的项目载体,如晨曦公园、红岛赶海渔人码头、海湾博物馆、青岛青春足球场、海鲜农贸市场、韩国风情街区等;特色IP文化旅游产品,如动车小镇系列公园、方特熊出没主题乐园项目等;文化节庆旅游产品,如世界爱鸟节、城阳河海文化狂欢节、红岛灯光焰火节、海湾音乐啤酒节、齐鲁樱花节、全省研学旅游节、国际美食汇、“红色初心”忆苦思甜登山节、国际主题艺术节等。
规划“旅游+多产业”体系
《规划》提出了全域旅游+产业体系规划。其中旅游+体育,发挥品牌赛事影响力,积极引进国际性体育赛事。
体育旅游产品规划
旅游+商贸,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借力青岛自贸区优势,大力发展免税商贸及对韩、日商贸,建设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区。打造以时尚流行、世界名品为特色的国际时尚街区,建设胶东经济圈消费中心区的核心区域。
旅游+教育,规划了工业科技研学课程、自然生态研学课程、传统文化研学课程、红色经典研学课程、美丽乡村研学课程、体育运动研学课程、艺术文化研学课程。
旅游+工业,依托世界级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打造中国高铁精神体验地的城阳地标。
工业旅游产品规划
旅游+康养,积极推进康复大学等医疗企业、医疗教育机构的实施落地,打造大型康养度假综合体,建设人文生态幸福家园。深挖康疗养老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进一步导入医疗康养、运动康复产业,开发生态/禅修/茶养生体验产品,丰富城阳康体养生旅游。
旅游+农业,打造以“城阳味道”为品牌的农副类旅游商品。依托万亩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稻田动车试验线捆绑推出国家级IP旅游产品。融合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的打造。
旅游+会展,借助青岛市滨海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化交流合作的区位优势,以及城阳区国际化产业与会展资源优势,强化发展会奖旅游,构建“两大会展产业聚集区+六大行业会奖旅游品牌”的会奖旅游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入国际权威会奖旅游产品。打造覆盖各类商务客群的会奖旅游增值体验方案。
旅游+游艇,依托青岛市游艇产业资源,引入小型游艇博览展会、摩托艇国际赛事等产品,提升城阳游艇旅游品牌。发挥城阳区海滨资源优势,创新城阳新型旅游度假模式和品牌,打造“中国共享式休闲游艇消费目的地”,使城阳区在青岛游艇旅游线路中占有重要地位。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李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