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讯(记者 陈璐 通讯员 孙京信 任雁)3月25日,青岛平度市崔家集镇第四届西红柿文化节在该镇盛大开幕,为期两天。除了琳琅满目的展销活动,吃西红柿比赛、西红柿果比大小、西红柿果比重等精彩赛事及文艺节目轮番上演,12位“种柿达人”荣获“农恩蔬菜专业合作社优秀种植农手”殊荣。北庄村农民赵丕宝种植的一个1.4斤重的西红柿成为单个最重冠军,获得2000元的奖励。五里屯村的李作明种植的小枝上结的4个西红柿拔得最重“头筹”,获得2000元奖励。
由群众自发组织的崔家集镇西红柿文化节,已经举办了3届,原先是由镇驻地周边坊头、陶家堡、大沟头等几个村庄的种植户参与。本届西红柿文化节属于“升级版”,由崔家集镇党委政府统一组织、统一筹划、统一推介,吸引全镇所有蔬菜种植户参与,提供了一个对标学习、交流经验、推介品牌、了解咨询、洽谈合作的优质平台。
崔家集镇地处平西南,地势较低,气候温润,土壤肥沃,阳光充足,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盛产的西红柿质地坚实、味道鲜美,在国内外市场上已经获得良好的口碑。自2016年以来,崔家集镇党委政府立足西红柿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在技术培训、品种更新、网络销售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同时规划建设崔家集农民创新创业扶贫产业园,有效带动了西红柿产业的规模化经营、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了更好地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全镇开设3所农民学堂,一年培训2000多人次。目前,该镇发展西红柿设施大棚3600余个,占地总面积8000多亩,年产2亿多斤,助推平度西红柿网销跻身全国前十。全镇共有西红柿专业合作社20余家,其中,仅青岛农恩蔬菜专业合作社就拥有会员700余户,覆盖大棚1200多个,西红柿交易市场辐射平度、高密等县市的60多个村庄约2000余个大棚,年交易额可达3500余万元。产品除了销往北京、上海、武汉等20多个国内地区,有六成以上远销俄罗斯等地。
在开幕式现场的扶贫产业园展区,外形和口感皆佳的樱桃西红柿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品尝和咨询。据介绍,崔家集镇按照“农创+脱贫”发展模式,规划建设崔家集农民创新创业扶贫产业园,依托周边西红柿产业优势,利用扶贫资金集中建设36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同步建设农业技术培训中心、新品种示范推广中心、高标准温室育苗棚、产品交易市场。首批樱桃西红柿已于今年2月份批量上市,预计年可产出樱桃西红柿36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余万元。通过与农民合作社负盈不负亏的对接合作,租金收入按照每村每年5万元的标准拨付到6个经济薄弱村,同时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27人入园打工,并免费学习大棚蔬菜管理种植技术,实现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双脱贫”。
“下步,镇党委政府对扶持西红柿产业发展的力度不减,计划新建改建冬暖式蔬菜大棚300个,借力“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理念,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统一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大限度降低农业种植风险。此外,还将申请注册部分西红柿商标,制造品牌效应,提升产业发展潜力。”平度市崔家集镇党委书记夏英平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