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优先保障乡村振兴资金  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保持逐年增长

11月22日,在青岛市政府办公厅、青岛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召开的“感受身边变化 共享城市美好”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青岛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鞠立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青岛市加大可用财力统筹力度,对乡村振兴资金予以优先保障。

2020年-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执行数分别为82.9亿元、85.3亿元、86.4亿元,保持逐年增长。同时,制定印发《关于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要求土地出让收入今年至少8%用于乡村振兴。2021年、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比例分别达到11.4%、15.26%,远远高于规定的比例。

创新财政投入杠杆撬动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推动建立“政、银、担、保”四位一体的财金联动政策体系,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2023年,青岛率先在全国创新设立种业领域财政股权投资资金,首期投资3000万元,助力种业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社会投资7亿元。

创新“金融保险”机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青岛在已开展17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创新开展玉米收入保险、花生“保险+期货”等5项试点,逐步实现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截至第三季度,共为102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86亿元,有效分散了农业产业生产经营风险。

创新“信贷担保”机制。为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青岛建立融资担保资本金补充、融资担保费补贴、融资再担保风险补偿“三补机制”,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实力和能力。2023年,向青岛农担公司注资2000万,促进其在保金额增至18.5亿,补充资本金放大倍数达9倍,大幅提升了服务“三农”的实力。

开展中央、省、市农综改试点三级联动,以乡村连片“大规划”,政策、资金、项目“大整合”,引导社会、金融资本“大融合”,推动乡村建设“大发展”。2023年,青岛市成功争创国家级试点、争取中央资金1.5亿元,成为首个获得试点资格的计划单列市。截至目前,青岛市拥有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1个,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2个,市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3个,预计全市财政投入7.1亿元,引导撬动社会资本23.4亿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