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农村校舍新了,孩子爱上学了!青岛强镇筑基“点亮”乡村教育

青岛抓住乡村教育振兴发展机遇,通过两年的筹划,让农村校舍新了、条件好了、老师多了、孩子爱上学了……

强镇筑基“点亮”乡村教育

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再叠加乡村人口持续下降的因素,乡镇学校面临着“生源减少、师资流失、教学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这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相悖。2021年,山东启动教育强镇筑基行动,青岛抓住乡村教育振兴发展机遇,顺势而为,积极筹划,两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刚刚结束的省级评估中,西海岸新区大村镇在全省130个试点中成绩排名11,西海岸新区泊里镇排名13,胶州市李哥庄镇排名21,胶州市里岔镇排名28,莱西市日庄镇排名38。

这些排名落在村民眼里,则是实实在在的改变——校舍新了,条件好了,老师多了,孩子爱上学了。

教育质量提升让学生回来了

城市的教育资源是村镇家长心中的向往。很多家长千方百计把孩子往城里“塞”,导致乡村学校面临着生源严重流失的尴尬。然而短短两年间,青岛的乡村教育变化显著,生源流失率大幅下降,之前想方设法“挤进”城里学校的孩子也有不少返乡就读。仅2023年,西海岸新区泊里小学和董家口小学的一年级就扩招了6个班;胶州市共有李哥庄镇有1所初中、4所小学、18所幼儿园,近年来生源每年平均增长300人,2023年增加了700人;胶州里岔镇近两年共有49名学生从城里的学校回到乡镇学校……这些数字背后,是教育强镇筑基带来的乡村教育之变,是家长打心眼里对强镇筑基工程的认可。

青岛市共12个乡镇被确定为省级试点乡镇。为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市教育局协调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为每个试点乡镇提供150万元的经费支持,重点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培养及课程开发建设。各区市对试点镇学校提供强有力的教研支持,5个区市均建立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蹲点帮扶学校的学科教研,并开展“订单式”精准培训,定期开展名师送教、骨干教师示范帮扶等活动,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难点、堵点问题。

教研支持,让这些乡村学校与城区学校教研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更加有活力,学生学习更有劲头,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西海岸新区大村镇、泊里镇以及胶州市里岔镇初中学校的普高录取率提升明显。

“硬核建设”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矮矮的平房教室,学校周边道路崎岖不平,这是胶州市李哥庄港东小学曾经的学校环境。再过几个月,李哥庄港东小学将告别旧校舍,搬入现代化的新校区,孩子们将坐在敞亮的新教室里上课。

自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实施以来,各校的办学条件的不断得到改善。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合计投入7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其中西海岸新区泊里镇新建2所幼儿园;即墨区移风店镇新建5所中小学、3所幼儿园,并全部按照一流标准配备;胶州市李哥庄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满足镇域初中学校学生寄宿需求;胶州市里岔镇积极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按照省标在原址新建张应中心幼儿园,预计2024年春季投入使用,另外投资400多万元为乡村学生改善了就餐条件。“真没想到,咱幼儿园这么好!幸亏没把大宝带出来,将来俺家小老二还要在咱泊里上幼儿园。”西海岸新区泊里中心幼儿园的一位家长表示,家门口的优质园让泊里的孩子不必舍近求远,可以安心地留在这里入园。

在义务教育阶段,让每一个孩子公平地享受优质教育,关键是整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青岛积极协调组织试点镇域学校加入区市级教育集团,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推进城乡、镇村学校、幼儿园师资共育,课程共研,管理互通,促进试点镇镇域学校幼儿园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目前每个试点镇的中心幼儿园全部与城区优质园联盟,下一步青岛还将推动乡镇中小学全部参与集团化办学。其中,即墨区移风店镇成立移风、七级片区中小学衔接协作体与幼小衔接协作体,协作体内教师相互交流,既有效缓解结构性缺编问题,又促进幼小初的学段教学衔接,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了优质教育平台。

“强师工程”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乡村教育发展不仅要有优越的硬件条件支撑,更要有充足的“第一资源”。教师作为乡村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资源,其发展培养关乎“强镇筑基”目标的实现。青岛市教育局面向强镇筑基试点镇学校、幼儿园校(园)长、教师组织系列培训,为青年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开展教师队全梯队建设工程;为试点乡镇提供师资建设机制保障,在优秀教师交流、新教师分配、城区教师支教、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政策倾斜,试点镇域学校、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同时,让更多致力于乡村教育的老师能够安心留下来任教。其中,西海岸新区泊里镇中小学、幼儿园共有26名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学习,9名青岛市骨干教师、15名区级干部和骨干教师到镇域学校支教。胶州市2021年以来,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公费师范生安置、教师调配、临聘教师选聘等方式,为李哥庄镇补充教师219人,为里岔镇补充教师22人。在城乡学校“双向”交流活动中,全市有106人从城区学校到试点镇支教,174人从试点镇到城区学校挂职,双向流动,让城乡交流更加密切,教师队伍结构也得到了优化。

“强镇筑基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变化是培训多了,学习的机会多了,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多了。”这是试点乡镇的老师们普遍的感受。多层次、多主题、多样态的培训提振了教师的精气神儿,提升了专业素养,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增强了对乡村教育的热爱。孩子如何才能喜欢学、能学会、能学好?课堂教学如何提质增效?教师如何确定准确的目标?如何立足学生的素养发展组织教育教学……面对这些问题,2023年暑假期间,西海岸新区强镇筑基试点乡镇泊里初级中学、大村初级中学、理务关初级中学3所初中,泊里小学、董家口小学、大村小学3所小学共200余人分赴烟台开展封闭培训。培训期间有课标专家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有学科专家提供的实操性强的支架和工具,同时又有实践层面的具体指导,廓清教师思想上的迷雾,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与困难。

“以前老师们很难有接受专家培训的机会,走出去交流学习则更难。但两年来,一些正高级教师层次的专家累计200多次走进我们乡村教师的课堂听课,这极大鼓舞了教师的干事劲头,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泊里初级中学校长曲殿国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变化有着深刻感受。

环境相对闭塞、孩子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孩子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比城市孩子要少得多。如何给孩子丰富的体验?在专家的指导下,莱西日庄镇中心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呼长波设计了体系化的“悦读生活”亲子阅读项目,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在短时间内,阅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提升迅速。从全市试点学校来看,学校课程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柳腔、日庄火烧、胶州秧歌、吕剧、大沽河文化等走进了课堂,音乐、绘画、体育、科技等各类社团的覆盖率达到了100%。在学校特色活动展示中,孩子们快乐地唱着、跳着、奔跑着;专注地做着手工,画着画,下着棋……孩子们眼中有光,脸上有笑,整个人洋溢着来自心底的阳光与自信。“城里孩子能上的特长班,我们这里一样能上,而且家长不用花钱。”莱西市日庄镇中心中学校长邴福成这样自豪地说。

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理念、水平、情怀、奉献,一样都不可少。“我希望孩子们每天放了学往家走时,能回头留恋这个学校;来上学时,心里想着今天还会有哪些快乐的时光。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撒欢,我就高兴,这才是孩子们该有的样子!”这样一番朴素的话语正来自在乡村教育扎根了十几年的西海岸新区大村初级中学校长丁相华。

乡村教育的天地足够广阔,也适于各类教学改革的深度落地。下一步,青岛将进一步推动强镇筑基工作,鼓励学校积极探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比如基于学校学情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带动乡村教育内涵提升。此外,青岛还将强化经费保障、队伍保障、信息化保障,将强镇筑基与全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创建结合起来,与“两县”创建结合起来,与集团化办学结合起来,系统推进,为乡村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来源:观海新闻

相关新闻链接

经济观察网       农村校舍新了,孩子爱上学了!青岛强镇筑基“点亮”乡村教育

观海新闻      农村校舍新了,孩子爱上学了!青岛强镇筑基“点亮”乡村教育

智慧青岛      农村校舍新了,孩子爱上学了!青岛强镇筑基“点亮”乡村教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