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多层次资本市场前三季“提质扩容”——青岛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85家稳居全省首位

10月26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前三季度金融运行情况。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锦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副局长丰朝晖,青岛证监局副局长万景初,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分行办公室主任于兵出席发布会。

金融产业发展稳中提质  新增存贷款均居全省首位

金融总量稳定增长。本外币存款、贷款均实现三个千亿级台阶跨越,截至9月末,青岛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达27181亿元,同比增长9.36%;比年初增加2143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达29531亿元,同比增长10.48%;比年初增加2541亿元,同比多增46亿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新增存款、贷款均居全省首位。本外币存贷比达到108.7%,高于全国、全省25个和22个百分点,资金运用充分,为全市经济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保险保障作用持续增强。前9个月,青岛市保费收入444.7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超过70万亿元。

经济贡献度不断提升。前三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税收183.1亿元,同比增长9.1%,占全市税收比重超过十分之一,金融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服务企业融资精准有力  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政策传导更“准”。青岛市有效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持稳增长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若干政策措施、金融辅导助力重点产业链发展实施意见、深化营商环境优化金融服务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政策措施,以政策激励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融资服务效能更“优”。青岛市深入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围绕制造业、乡村振兴、房地产业等主题开展多层次、多样化金企对接活动,228支金融辅导队累计走访各类企业和项目超1.4万家次,促成融资放款550亿元。抓住三、四季度关键工作窗口,全面启动金融机构高管走基层“百日攻坚”活动,围绕全市1623个重点项目,实现银行行长对重要消费场景、重点项目和重点民营企业走访全覆盖,切实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度、便捷性和覆盖面。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更“强”。针对不同类型企业融资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建立“金融问诊”制度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创新开展20期金融政策产品直播季活动,受众超过25万人次;实施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金融管家”试点,在6个园区实现挂牌服务,助力“新园区”释能增效;发挥“金企通”数字化平台作用,服务企业融资超640亿元;青岛成功入选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推动各类减费让利政策落实落地,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不断加大。前三季度,全市流入生产经营领域的贷款增量占比超过96%,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和涉农贷款余额增速均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完善企业上市服务机制  多层次资本市场提质扩容

青岛市将推动企业上市作为金融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创新组建资本市场专业服务团队,为“白名单”企业提供定制服务。运用服务企业上市“十项工作机制”协调解决难点痛点事项20余项,启动上市公司招引三年行动,加速企业上市工作进程。今年以来,洲际船务、思路迪医药、豪江智能、盘古智能、乐舱物流实现上市,歌尔为、日日顺过会待发。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5家,稳居全省首位。加大上市培育力度,建成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三大交易所“全牌照”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组织各类培训活动近百场,参训企业超1400家,企业上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截至目前,全市待审及辅导企业29家,重点拟上市后备库入库企业442家,保持上市梯队良性格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打开新局面,全市首家介于现货和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揭牌运营,实现交易额701.77亿元。蓝海股权交易中心获批全国首批“专精特新”专板和首家非上市公司财务顾问创新试点,目前已服务全省“专精特新”企业达1067家。全市直接融资快速增长,前9个月,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等各种形式实现直接融资3497.61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量,同比多增956.37亿元,社会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

金融招商引资扎实推进  优质金融资源加速聚集

青岛市坚持把项目招引作为核心驱动,强化项目清单化、责任化动态管理。今年以来,全省首家全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联动优势、全省首家期货风险管理公司——山东港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受托管理总规模超1000亿元的国联证券资产管理公司等法人机构落户,金融组织体系实现量增质升。欧力士集团、深创投、国泰君安证券金融项目实现落地,全省首个外资控股全牌照券商——意才证券获证监会正式受理,金融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持续打造创投风投优质资本高地,推出“创投风投十条”3.0版政策,继续保持政策在国内领先水平。截至9月末,青岛市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基金数量和管理基金规模分别达到378家、2469只和1959亿元,基金数量等重点指标增速保持在全国前列。基金管理人户均管理规模5.18亿元,同比增长19.4%,本土创投机构实力不断壮大。高质量举办青岛·中国财富论坛、青岛·全球创投风投大会等品牌活动,打造招商合作平台。

金融改革创新蹄疾步稳  金融业发展彰显活力

突出创新引领,积极对上争取新一批金融创新试点政策,青岛市获批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非上市公司财务顾问等多项国家试点,全市首笔QDLP试点基金业务成功落地,金融改革成效获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肯定。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落地全国首个轨道交通场景无电无网支付应用,全省首个数字人民币创新实验室启动运营,青岛市受理数字人民币商户数量突破45万个,形成了高频场景全维度、主要场景广覆盖的数字人民币应用格局。出台《青岛市数字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强化数字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开展青岛市金融创新奖评选,蓝色经济科创票据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定制化系列贷项目和“信用上合”跨境信用服务平台项目等30项优秀创新成果脱颖而出,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培植金融人才发展“沃土”,“人才贷”余额达到9.5亿元,同比增长96%,惠及人才145人,营造了优良的人才创新创业环境。在改革创新带动下,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排名,青岛位列第32位,较上期跃升4位。

防控金融风险有力有效  金融发展生态持续优化

坚持底线思维,巩固金融稳定发展基础,青岛市在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的同时,实现了金融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保持对非法集资严打高压态势,全面开展百座楼宇非法集资风险大整治活动,已排查企业8381家,纳入处非工作机制企业15家;以创建“阳光”工作站为抓手,建立长期动态排查机制,今年以来新发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和涉及人员均去年同期实现下降。强化非法集资“打早打小”,通过开展“云课堂”网络直播、电视访谈等形式线上宣讲以及进社区、进学校、进村居等形式线下活动,持续开展“星火”志愿者宣讲活动580余场,惠及100万人次,有效提升青岛市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的精准度和普及率,识非、防非“人民战争”持续深入。“一企一策”稳妥化解重点企业、重点机构、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发挥银行债委会、资产管理公司作用,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08%,持续低于全国、全省,金融业实现安全稳健运行。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吉鹏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