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路是“老青岛”最繁华的“洋行”一条街,曾号称“青岛华尔街”。一座座老建筑,静立在街旁,讲述着百年青岛的沧桑岁月。青岛取引所大楼旧址便是这里最大的一栋单体建筑。9月29日,青岛市消保委联合青版财经小记者团来到青岛取引所大楼旧址参观研学,欣赏老建筑的魅力。
小记者们合影留念
小记者举手采访张老师
取引所为日文汉字,是证券与物品交易场所之意。青岛取引所旧址地处馆陶路22号,由日本建筑师三井幸次郎设计,始建于1920年,历时5年建成。它建筑面积18253平方米,是当时亚洲体量最大的证券交易场所,主要经营花生、米、油、棉纱、棉花、面粉、日元、银圆、股票等期货和证券差价交易。
赵院长带领小记者们参观大礼堂
青岛市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赵玉隆院长告诉小记者们:青岛取引所位于当时青岛金融一条街核心位置,更凸显了它的地位之高。不论建造质量还是建设规模,青岛取引所旧址均被视为同时期的代表作,在青岛建筑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该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青岛最美历史建筑之一。
认真听讲的小记者
经数年精雕细琢的修缮,这座百年老建筑被改造成集餐饮、宾馆、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建筑,可接待大型会议、文娱演出、婚宴、会展、庆典、影视拍摄、婚纱拍照、发布会等。这里不仅是青岛市翰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办公所在地,也是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主阵地。
青岛取引所大楼旧址中央的主楼采用希腊古典建筑科林斯式廊柱,六根带有凹槽的花岗石柱,高大肃穆直达建筑三层,展示了建筑宏大的气势,而柱头的毛茛叶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使修长的柱身又不失纤巧华丽。
小记者参观取引所旧址博物馆
当年的污水井盖
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馆陶路22号
展出的老报纸
赵院长介绍在馆陶路22号取景的电影
取引所旧址博物馆展出了众多老物件,旧时的雨水井盖、日文和英文信箱盖、老式的窗栓……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向游客展示着历史给这座城市留下的印记。
取引所证券交易大厅旧址,后期改为影剧院
取引所证券交易大厅旧址,后期改为影剧院
这里的大会堂是原青岛取引所证券厅,面积达9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前方为弧形舞台,两侧为陶立克廊柱,古典的线条,描金的古典手工工艺,典雅的环境。 原来的取引所期贷厅成为青岛市第一座室内篮球馆,层高15米,面积700平方米。
院线电影《卡尔·马克思》取景点
小记者参观解放军某部作战指挥室旧址
小记者们还参观了面积达300平方米的“俱乐部”,阳光穿透五扇民国风落地彩窗,映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影,搭配四周做旧复古的墙壁和大气典雅的吊灯,让小记者仿佛走进了旧时的影视作品中。而院线电影《卡尔·马克思》、周迅主演的《美人依旧》、郭涛和梅婷主演的《父母爱情》、黄渤主演的《青岛往事》、黄晓明主演的《功勋》、倪萍主演的《大浴女》等影视剧都曾在这所老建筑取景。
小记者喂鸽子
小记者在天台参观
小记者们还到三楼平台俯瞰了馆陶路的景色,与可爱的鸽子进行互动。
通过这次参观研学,小记者了解了青岛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到老建筑的魅力,收获满满。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李贤洁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