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午,青岛市储能产业园(城阳区)推介会暨鹏辉能源储能电池项目开工仪式在城阳区举行。
活动现场
这意味着,青岛市储能产业首个引进的百亿级项目正式启动!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分会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涉及储能产业的注册企业已超过8万家,到2025年新型储能的产业规模或突破万亿大关,到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元。
抓住强劲“风口”,不仅要起飞,还要加速起飞。
山东已“跑步进场”。截至2023年7月,山东省已建成并网新型储能项目82个、规模283万千瓦,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山东构建“一带、两城、三区、N基地”发展格局,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其中两城即建设济南、青岛储能示范城市。
城阳区也喊出了决心和魄力:紧紧抓住轨道交通、储能和半导体“三驾马车”,奋战五年,在先进制造业上再造一个新城阳。
竞逐万亿赛道
新型储能主要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主要包含机械储能、化学储能、热储能、电磁储能及电化学储能五大类。中国新型储能各类技术呈现多元发展态势,包含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在内的多种方式。
面对万亿级新赛道,全国各大城市纷纷抓住“风口”强产业。
2023年3月,深圳市先进储能产业园在坪山挂牌,为该市首个按照“工业上楼”标准规划建设的先进储能产业园;6月15日,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和储能产业园项目在龙岗区开建,其中储能产业园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储能系统产能20GWh(吉瓦时);宁德时代选择在深圳发展储能产业,6月16日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聚焦新能源车换电、电动船舶、新型储能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位居“2022年新型储能十大城市”之首的长沙市2022年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实现产值约1025亿元,成功迈入千亿级产业行列,该市第一个锂盐项目半年内营收突破20亿元,推动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形成了从上游材料到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闭环。中南大学、长远锂科等单位创立国内首个钠离子电池创新联合体,致力于打造“钠电之都”。
宁波市新型储能产业具备先发优势,在储能电池研发、制造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据相关材料显示,该市现有新型储能规上企业约200家,基本涵盖原材料、储能系统、电池包、外装备、能源管理系统等全产业链,已连通新能源车、小家电等终端应用。新型储能核心板块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年均增速约30%,预计3年后将超千亿规模。锦浪科技、德业股份的逆变器、杉杉科技的负极材料等位列全国头部。
建设储能应用示范城市
近年来,山东锚定“双碳”战略目标,坚持把新型储能作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起点谋划、高标准组织、高效率推进,新型储能蓬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截至2023年7月,山东省已建成并网新型储能项目82个、规模283万千瓦,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山东省按照“一带、两城、三区、N基地”总体布局,正在建设一批上下协同、各具特色的配套产业基地,包括“海上新能源+储能”应用带,济南、青岛两个储能应用示范城市,鲁北、鲁西南、鲁中储能多场景应用重点区域,同时积极推进压缩空气、飞轮等储能新模式,探索“风光氢储”一体化建设新路径,实现多技术、多途径、多场景发展。力争2023年底,建成华电莱城等项目,装机达到300万千瓦左右,2025年装机达到600万千瓦左右,2030年达到装机1000万千瓦左右。山东还充分利用泰安等地丰富盐穴资源,重点推进泰安肥城300兆瓦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建设,实现压缩空气储能单机功率、转换效率、储能规模三项全球第一。
《青岛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鼓励结合源、网、荷不同需求探索储能多元化发展模式,以试点促推广应用、以示范促深化发展,将发展新型储能作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重要支撑;推进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建设,通过储能协同优化运行,保障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统筹电网消纳能力与可再生能源项目协同发展,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建设,新增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应按照不低于10%比例配建或租赁储能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照不低于10%比例配建或租赁储能设施。到2025年,新型储能新增容量规模达到50万千瓦时以上。
青岛能蜂电气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内用户数量第一、增速最快的用户侧储能设备公司,年产值超8亿元。公司专注用户侧分布式智慧储能系统,覆盖电信运营商大数据机房、5G基站储能、大中型商业综合体、工业园区节能、工商业用户储能等多个新型储能市场。特锐德创新研发模块化预制舱、变电站产品,自主研发的储能PCS变流升压一体舱广泛应用于独立储能、共享储能、新能源配储等各个场景。
打造储能产业发展集群
近年来,城阳区大力推进“四区一园”战略,着力推进以储能、轨道交通和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发展,不断厚植实体经济基础,以鹏辉能源、物元半导体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接连落子城阳。
开工仪式
这也与城阳区始终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息息相关。2022年,城阳区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精准发力,轨道交通、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3条产业链集聚发展,集成电路、储能等2条产业链突破布局。2023年,城阳区瞄准重点产业链头部企业、世界500强、央企、行业10强等项目,重点突破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储能等产业链招商,实现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招引不少于100个,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青岛市储能产业园是城阳区围绕储能产业规划建设的市级产业园区,是青岛市在储能赛道上的新起点、新迈进。产业园按照“成链配套、集群发展”和“产业+科创”的总体定位,以及“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以“一园多区”的布局模式,重点布局河套正阳路以北2270亩的核心发展区,以锂离子电化学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及关键核心部件研发制造为重点,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核心启动区总体布局50GWh储能系统终端集成产品产能,致力招引一批龙头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高技术含量、强品牌优势的拳头产品,初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相对完整、产业配套体系相对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储能产业发展集群。
鹏辉能源是国内储能电池的领军者,产品主要应用于电子消费产品领域(无人机、便携式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领域(电动汽车、电动大巴)、能源储能领域(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2022年营收达90.7亿元,位列2022年度全球市场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五,全球户用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二。
据悉,鹏辉能源落户青岛市储能产业园(城阳区),将建设年产36GWh储能电池项目,建设将分三期进行,一期建设年产12GWh储能电池项目,计划2024年12月底前建成投产。该项目是青岛市储能产业首个引进的百亿级项目,将有效促进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拓展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城阳区大动作引入储能产业龙头企业并高标准规划储能产业专业园区,是加快推进青岛市储能产业集聚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行动,将对持续壮大主导产业,增强区域发展后劲,加快调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责任编辑:王海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