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提高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法治观念的基层阵地,市南区八大湖街道以“大门常开、身份常亮、群众常来、理论常新、运转常态”的良方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迸发活力,直抵人心。
盘活资源扩阵地促“大门常开”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服务群众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回答好“建在哪”这个问题是确保其发挥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功能的重要保证。八大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合考量公共服务资源,一是将文明实践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将社区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和居家养老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整合使用,让群众“出户可及”,便利群众生活;二是统筹各部门和各单位力量,借助学校、文化体育场馆等专业领域场地升级打造契机,盘活好已有设施资源,以文明实践阵地达到“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为目的,切实制定并推开打造党群服务“人气阵地”的工作方案,坚持“内外兼修、多元融合”,进一步提升阵地“质量指数”和群众“幸福指数”;三是活用线上阵地,依托融媒体中心平台及微信公众号建设,推送文明服务“直播订单”,居民可在家中体验“文明实践·美德信用”生活,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因此,社区应充分整合现有的公共服务资源,构建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和文化服务平台等平台,立志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传播党的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的“大课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舞台”和开展文明之风建设的“大平台”,不断提升居民区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同时,社区还应综合统筹使用基层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各种民生资源,探索建设赋有本社区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一方面,社区通过就地取材充分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优秀文化、城市精神和红色精神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以文化人、以文育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面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及社会文化软实力,使群众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加繁荣。另一方面,社区应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以家风评比为契机,培育优良家风、淳朴民风,将移风易俗作为工作重点,普及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摒弃腐朽和落后的文化,使文明建设焕发新的光彩。
社区活动
统筹力量强队伍让“身份常亮”
志愿服务力量是支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运转最有活力的力量主体,通过整合辖区资源、统筹各方队伍会和网罗各路人才,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激活起来、搭建起来、组织起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志愿服务网格,用志愿者“常亮”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街道围绕便民服务、环境卫生、安全稳定、慰老、助残、帮困等内容,着重吸收威信高、口碑好的老党员、道德模范典型、文艺骨干等,梳理、盘活、成立32支以服务社区为中心的志愿服务队伍,组建成街道志愿服务分会,形成“战时”保障与常态化服务兼备的稳定志愿服务结构,以街道志愿服务分会统筹管理、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具体实施的方式开展活动,实现志愿服务队伍社区全覆盖。
让队伍“活”起来,志愿者管理培训不可或缺。街道借助部门和共建单位的优势,促进部门、单位、企业与社区之间资源流动互动、优势互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安全防护、文明礼仪等学习培训,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精准化发展。
八大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物质保障制度
深化认识夯基础抓“理论常新”
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重点任务落实关键在于认知。街道将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学习于书本,践行于实际,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动员能力、整合能力、引导能力和服务能力,努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
一方面,街道通过深刻认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重要性,着眼于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组织开展“百姓大舞台”、“缤纷文化进社区”、“垃圾分类,有你有我”和“情暖亲邻”等活动,找“准”工作路线。另一方面,街道要牢牢把握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工作目标,把握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和培育践行主流价值等工作内容,组织开展“离岗不离党,社区暖红心”、“人大代表讲党课”、“党员教育大课堂”和“学习强国争霸赛”等活动,摆“正”工作根基。
社区工作会议
完善机制建体系引“群众常来”
群众的参与度、活跃度和满意度是衡量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规范性和积极性运转的重要标准。如何能让群众“常来、爱来”,如何能在群众心坎上立得住、站得稳,关键是要完善体制机制。用好的体系管好人、带对头、搞亮活动,是为激发群众主动性提供重要支撑。要想将群众“引进来”,就需要充分考虑群众需求,采取日常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巧妙设计、精心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现常态化、系统化,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一方面以“便民”为宗旨,以社区为中心,开展日常性活动,在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常态化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居民订单化需求,线上、线下灵活提供“义诊进社区”、“爱心发廊”和“送药上门”等服务,让居民月月享服务。另一方面,以“七一”、“邻居节”、“我们的节日”和“安全月”等为契机,广泛开展“送理论、送政策、送文化、送文明、送幸福”的文明实践活动。以文化乐活生活、科普引领移俗、帮扶润泽民心和文明滋养德行,让群众“常来、乐来”。
志愿者服务
强化保障提功能助“运转常态”
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运转的常态化和长效化离不开强而有力的保障措施,解决好“人从哪里来”的问题,才能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为了破解“人”的问题,八大湖街道致力于健全“保障+激励”的服务体系建设,助推群众从活动参与者到服务参与者的转变。街道合理安排预算计划,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日常运营、基地建设、队伍培训和项目培育等纳入年度预算当中,对服务开展好、社会影响力大和群众反响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与活动,予以重点支持,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长效运转。此外,街道还制定出台志愿者积分管理制度和服务激励回馈制度,每年开展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和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的宣传、选树活动,表彰先进推动典型引路,增强动力、激发活力,吸引和激励更多有时间有能力参与志愿服务的群众自觉主动加入,并自主发挥作用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让运转更加常态化与长效化。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梁源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