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兼具排碳、固汇双重特点,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和潜力所在。2022年我国农业生产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6.7%,畜牧业约占农业碳排放的50%。为充分发挥农业碳减排金融价值,在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的指导下,青岛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市农担公司”)以奶牛产业为“小切口”,对农业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创新,开发了“碳惠保-奶牛”担保产品,制定发布实施了全国首个绿色金融和担保行业团体标准,蹚出了政府性担保助力农业减排固汇、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突破传统局限,创新碳排放核算新方法
碳金融的难点在于如何向金融机构提供可准确量化的碳排放强度。针对以往奶牛养殖场仅核算奶牛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过程碳排放的局限性,市农担公司牵头联合市畜牧工作站、青岛农业大学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组建30多人的项目团队进行攻关,创新采用了全生命周期(LCA)碳排放核算,涵盖饲料种植、农机具作业、肥料运输和施肥、奶牛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养殖场能源消耗等奶牛养殖所有生产环节,保障了碳排放核算的系统性、全面性。针对以往奶牛养殖以肉、奶不同产品为功能单位分别进行碳排放核算的局限性,创新以生产蛋白质、脂肪等所消耗的能量作为功能单位,即以1兆焦能量的碳排放强度作为衡量标准,建立了标准能量碳排放CFunit(单位:吨CO2-eq/MJ)评价标准,提出了新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率先实现了用统一、科学、普适的标准衡量不同产业和不同产品碳排放强度。
实施数智赋能,实现“一键式”数据采集
为减轻养殖场户的数据采集压力,提高碳排放强度评估的准确性,市农担公司组织开发了“碳惠保”APP和微信小程序。该程序根据不同气候区,以及牛奶、牛肉中脂肪和蛋白质的能量系数、饲料消化率等影响因素,依托“新牛人”平台的数据样本,设定14个计算公式,100多个数据指标、排放因子和转换系数,实现碳排放计算和转换过程自动化。对一些暂时无法获取的实测数据,科学设定了缺省值,养殖场户只需明确泌乳牛、干奶牛、青年牛、育成牛、犊牛的存栏量,手机点开APP或小程序,根据数据采集模板填写饲料品种、日采食量、电油等能源消耗量、产奶量、奶牛净肉率、粪便管理模式等基本养殖数据即可,实现了“农户便捷式操作、数据一触式形成”。
创设“碳惠保”产品,首次实现碳减排金融价值
市农担公司创新推出了基于碳减排强度的“碳惠保-奶牛”担保产品,构建“融资担保需求-碳排放强度核算-客户分级-担保增信”的“碳惠保”业务流程,为碳减排意愿强烈、实施减排或固碳成效良好的经营主体,提供增信服务并引入低成本信贷资金,以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提高担保额度、弱化反担保等措施,引导、支持其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实现低碳绿色养殖,打通了畜牧养殖业碳减排实现金融价值的绿色通道,根据测定的碳排放总量对养殖户进行ABC分类,A类碳减排水平处于行业内领先水平,提高担保额20%;B类碳减排水平较好,提高担保额10%;C类目前碳减排水平不高,但具有主动减排意愿,且贷款资金用于减碳设备的升级改造,担保上限为升级改造成本的70%,目前青岛市已落地8个项目,担保贷款846万元。莱西宏杰奶牛养殖场养殖奶牛600余头,原融资成本7.2%,经测算其碳排放强度为A类,首次获得农担150万元融资担保,综合融资成本仅为4.55%。
制定推广标准,引领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发展
市农担公司联合沿黄流域7个省级农担公司、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等23家单位,制定并发布实施了国内首个基于减排固碳的碳担保团体标准和绿色金融团体标准《农业融资担保 碳惠保——奶牛》(T/QDA 001-2023),实现了农业碳金融领域的零突破,该标准已在沿黄部分省级农担公司业务场景中推广应用。引入小龙潜行等数字化企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平台,积极推动将“碳惠保”担保产品由奶牛拓展到生猪、蛋鸡、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助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为全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绿色金融创新提供青岛方案。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刘栩
责任编辑:李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