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影响中国菜的那些人 梁健宇》:烹饪之道,烟火飘香

在中国饮食文化的辉煌舞台上有一位磨砺十年的南粤厨神——梁健宇,他以卓越的粤菜烹饪技艺和独特的创意,成为了无数美食爱好者心中的传奇人物。他的名字,仿佛一抹古韵浓墨,承载着岁月的沉淀与精湛的厨艺。他秉承的敬业精神,如同一柄历经岁月锤炼的宝剑,闪烁着匠心与智慧。

梁健宇的烹饪之路并非花香满径,而是经历了岁月的淬炼和洗礼。他像一位古人般,默默磨砺,潜心钻研,方能领悟出粤菜烹饪的真谛。他的厨艺,如同行走美食江湖的剑法,以精湛的技艺勾勒出粤菜的精髓和灵动。他的创意,宛若一幅历经岁月洗礼的山水画卷,展现出粤菜独特的风情和韵味。

梁健宇的心路历程,如一部跌宕起伏的长篇故事。他用十年磨一剑,打磨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烹饪哲学。他的菜品,仿佛一首饱含情感的古诗,带给人们深深的共鸣与感动。每一道菜背后,都蕴藏着他对食材的敬畏和对味觉的追求,让人们在品尝的同时,领略到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梁健宇的故事,如同一幅富有韵味的山水画卷,勾勒出了粤菜烹饪的卓越之道。他的烹饪艺术,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对中华饮食文化传承的坚守和创新。他用才华和努力,将粤菜的瑰宝传承下来,让人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品味到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信。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梁健宇的故事,领略他的烹饪艺术和创意的奇妙世界。让我们一同探索他对中华饮食文化的执着和热爱。

01

南粤之地, 粤菜之乡

常言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自古以来,餐饮繁盛之地,往往也是经济发达、富庶之地。粤菜之所以能够引领饮食江湖,源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宋元时期,广州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通商口岸和港口城市;明清时期是粤菜的成熟和发展时期,此时的广州也是商贾云集,商业极大繁荣。珠江三角洲地带是咸淡水交接处,三面临海,海产丰富;这一地带内陆河涌纵横,正所谓“出门三步水,入村四处塘”,河鲜众多,物产富饶;南粤之地,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商业发达,带动了饮食服务,辅以地理优势,加之丰盛食材,造就了鼎盛的食风。

营养丰富的鲍参肚,做法多变的鸡鸭鹅鸽,本色本味的海河鲜,珍稀罕见的野味等,都可以被广东人拿来入馔。粤菜取百家之所长,菜式繁多且多变,成就了许多传统名菜。

老式骑楼,见证繁华过往

粤菜一般有广府菜、潮汕菜、顺德菜、客家菜几大分支。粤菜善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在恪守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博采其他菜系的烹饪精华,再根据当地的口味,不断推陈出新,从而形成菜式繁多、烹调考究的饮食特点。

骑楼之下,老式茶楼里南音绕梁。茶楼内花砖铺地,太师椅、八仙桌雕工繁复,头顶的风扇缓慢旋转,阳光透过琉璃窗照入,光影变幻,十分惬意。坐进这老式茶楼,恍如置身于半个世纪前的老西关。

食在广州的说法由来已久。粤菜在唐宋时期已初具规模,清代中叶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晚清时期日臻成熟,民国时期更是达到鼎盛。去老牌粤菜酒楼操办喜寿、满月等宴席时,你会发现菜单古韵犹在,菜品丰盛异常。翻开老式菜单,就能看到用毛笔书写的金华玉树鸡、北菇扒鸭脚、纸包鸡、八珍豆腐、奶油菜胆等宴席菜式,凉菜、汤水、海鲜、家禽、点心,一应俱全。这种菜单的编排方式,一直沿用至今,竟和如今的宴席菜单别无二致,足见当时酒楼的讲究与饕客的追求。

明末清初,有“江百万”之称的江孔殷,家境殷实,热情好客,饮食豪奢,家中几代人都精研饮食之道。以笔名“特级校对”撰写美食专栏的陈梦因,开创了美 食写作的先河,是深谙粤菜的美食家。他出版的《食之道》《食经》等书,讲述了粤菜渊源,对粤菜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除了饮食名家深谙饮食之道外,在食风盛行的广东,美食不单单是一个概念,它已经真正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由于食风盛行,每个广东人都有几道拿手好菜,全民皆是美食家。

02

新一代的南粤厨神

有爱好,就有盛放灵魂的居所。有爱好的人,言谈诙谐风趣,内心丰满充实,举手投足间散发无限魅力。

性格慢热的梁健宇,身上带有处女座严谨、冷静的特质。可只要你多 与他交流,就能发现他的有趣之处。

梁健宇的生活被各种兴趣、爱好所填满。他酷爱古典音乐,喜欢阅读、喝茶、养鱼,拍得一手好照片……

梁健宇是一个注重内心世界的人,他每天都有很多感兴趣的、做不完的事情,每件事情都能让他深入钻研,并且乐在其中。

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老一辈厨师爱好钻研和执着的精神,还具备了新一代厨师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丰富的兴趣和爱好滋养了他耐心、稳重的性格,而好的性格是开展良好工作的润滑剂。

“这一版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比较少见,与斯塔克和马友友的演绎大异其趣,少了一丝烟火气,多了一份悲悯。或许盖瑞·卡尔的演绎更加接近巴赫的本意。”拿着珍藏的CD,梁健宇的话匣子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每次去国外,到音像店里买几张CD已经成为梁健宇的保留节目。数千张CD是他与老婆大人斗智斗勇的胜利果实,几乎每一张CD的背后都有一个属于他的故事。

梁健宇是古典音乐发烧友,买的碟片小众且昂贵。古典音乐如果“烧”起来,可真的会把钱袋“烧”穿。如此沉着冷静的梁健宇,在音乐面前却很“发烧”。但令他“发烧”的是唱片,在于音乐本身,而对于音乐器材算是点到为止,给自己留有一些余地。

“我喜欢音乐,尤其是古典交响乐,从中能感受到悠远的意境。”在工作间隙,梁健宇会挑一张适合的CD,把自己“丢进”音乐里,“亚瑟·叔本华认为,对于死亡的思考是一种有意义的徒劳。沉浸在音乐里,我会思考很多事情,仿佛置身于另外一重浩瀚的时空,实现与心灵的对话。”梁健宇很享受自己与音乐独处的时光。

03

天生匠人,乐在其中

1990年,梁健宇高考失利,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心急谋求出路的他与父亲促膝长谈。父亲给他出谋划策,认为司机、装修工人、厨师,这些都是热门行业,无论梁健宇从中选择哪个,将来都能有一门技术傍身。

当时南粤地区餐饮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梁健宇最终选择了厨师行业。他说:“当时粤菜厨师的身价都很高,他们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出国,另一个是北上。”但是梁健宇没有选择这两个方向,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广州,并于1990年进入了广州白天鹅宾馆,开启了他的厨艺之路。

成为一名好的厨师,不仅要技术过硬,还要勤动脑筋、心思灵敏,更要有踏实肯干的性格和良好的工作习惯。梁健宇恰好具备了这些特点,刚好成就了他。

梁健宇刚进入广州白天鹅宾馆时,接触的是最脏、最累的基础岗位——水台与打荷(中餐厨房一般有七大工种——炉头、砧板、上什、烧腊、点心、打荷、水台)。对此,梁健宇并没有感到抵触,而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当中。

“说实话,我没什么天赋。”梁健宇非常谦虚,坦言自己是努力型的厨师。他很听炒锅厨师的话,从水台起步,负责鱼类、肉类等的宰杀及清洗工作,帮助炒锅厨师预备材料。这一干就是一年半的时间,很多厨师不喜欢上水台,一方面他们觉得这个岗位又脏又累,另一方面又觉得做水台难以积累到真正的烹饪技术,但梁健宇不这样认为。“其实水台可以学到很多技术,例如区分食材,鱼类、肉类的分割处理……白天鹅宾馆的水台岗位需要负责许多原料的粗加工,我的基本功都是在水台工作的那段时间里打下的。”

打荷,则是梁健宇着手的第二个岗位。打荷里的“荷”,原指“河”,有“流水”之意。“打河”即掌握“流水速度”,以协助炒锅厨师,将菜肴迅速、利落、精美地完成。打荷对于厨师技艺的要求不高,是厨房里的全能“杂工”,穿梭在各个岗位之间。正因为这个岗位需要协调砧板、炒锅与楼面之间的关系,梁健宇把它形容为“交通枢纽”,它对厨房的正常运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手上只有一张单子的时候,你会感到很轻松,与同时来十张单子的工作情形是完全不一样的。做打荷要心似明镜,还要有统筹的观念,同时自己手上的活还不能乱。”在打荷的工作过程中,梁健宇锻炼出了敏捷的反应力,以及清晰的工作思路。做厨房打荷,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腿勤手快,在梁健宇的手中,各项事务被处理得井然有序。

04

稳扎稳打,成就自己

2009年,梁健宇坐上了广州白天鹅宾馆副行政总厨的位置。

2012年,他正式晋升为广州白天鹅宾馆的行政总厨。他保持一贯的谦虚态度,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他常说:“比起身边的同事来说,我并不算天赋异禀的,我只是比较努力,能够坚守自己的热爱而已。”

梁健宇曾获得“广东省优秀青年烹饪名师”“中国烹饪大师”“南粤厨神”"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以及广东省直(属)企业“十大工匠" 等荣誉。

秉承着厚积薄发、踏实肯干的信念,梁健宇屡获殊荣,在餐饮界的地位逐渐攀升。与此同时,他的管理水平也日渐精进。梁健宇不断加强团队与外界的交流,融汇各家之长,集合饮食风尚,顺势而为,革新传统菜式。同时,他带领的团队参与全国各种餐饮烹饪比赛,在比拼中扩眼界、强技艺,多次在专业比赛中斩获个人金奖、团体金奖等殊荣。

图书介绍

“味道的传承”系列记录了中国烹饪大师的传奇人生和经典菜品创作,出版以来深受各界好评。这些大师们不仅代表着不同菜系的巅峰,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经典。他们的故事和菜品都体现了中华美食的高雅和文化的传承。这套图书不仅适合烹饪爱好者,更是为餐饮行业人士提供了珍贵的学习资料和灵感源泉。

《影响中国菜的那些人 梁健宇》系“味道的传承”第二季之一,该书讲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者、粤菜烹饪大师梁健宇的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展示了当代烹饪大师的“腕上神功”,领略了烹饪大师的传奇人生。梁健宇不仅继承了粤菜烹饪的精华,更是驰马试剑,将南粤美食与各大菜系相结合,他潜心笃志,博采众长,被尊为“南粤厨神”。本书还收录了“梁健宇的十五道菜”,让读者有机会领略梁健宇的烹饪秘籍。

“味道的传承”总策划、总主编

董克平,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APEC(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首脑宴会专家顾问,《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二季美食顾问,《风味人间》第一季、第二季美食顾问,央视综合频道《中国味道》总顾问、总策划,央视科教频道《味·道》总顾问,摩根士丹利中国峰会宴会召集人,美团点评黑珍珠榜理事,携程美食林理事。著有《口头馋》《食趣儿》《吃鲜儿》《寻味儿》《知味儿》等。

本书作者

黄静琳女士,橄榄文化创始人,自媒体“琳琳的厨房”运营人,毕业于南开大学,资深媒体人。原《南方都市报》资深美食记者,美食杂志主编,国内知名生活方式自媒体达人,搜狐自媒体、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首批受邀入驻特约美食供稿人,一手文字,一手设计,擅长捕捉生活中细微之美。

来源:青岛出版集团

责任编辑:崔现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