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环保(环境)产业,大多数人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大气治理、固废处理、水处理、环境修复等传统业务层面,而有一家企业却勇于突破自我、奋楫笃行,在传统业务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开辟了一条“互联网+环保”的新路径,并成功实现转型——这就是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人环境)。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联合eNET研究院、德本咨询共同评选的“2023工业互联网500强”名单正式公布,天人环境荣耀登榜位列第106位(山东省第11位,青岛市第4位)。本次榜单的公布既是对天人环境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所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环境行业与时俱进,向数字化平台化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而在这一里程碑的背后,公司发展经历了哪些考验?又积累了怎样的经验,为此,记者专访天人环境董事长曹曼,了解他的创业故事,找寻企业的成功“密码”。
敢为人先 勇于破局
回顾天人环境的发展历程,无论是1999年成立公司,专注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亦或是2012年进行智能化转型,打造国内首个环境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Eiiplat……天人环境及其掌舵人曹曼持续在行业探索发展之路上诠释着“敢为人先,勇于破局” 。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下海创业潮中,环境化学专业出身的曹曼便对彼时的环保行业充满憧憬,于是,公司从环保水处理设备开发开始,到设备的销售,最后发展成独立承接完整的环保工程,业务范围逐步涉及水处理工程、循环经济规划、农业废弃物和市政餐厨垃圾综合利用等多个领域,并负责其中核心设备和技术的提供。曹曼的环保事业一步一步脚印逐渐发展壮大,2011年公司业务规模即达到创业板上市准入条件。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如愿,但这一段深耕行业的经历也为公司的重新启航打下坚实基础。
首次创业的经历,让曹曼对企业和自我的未来发展重新审时度势。
“好的行业会有很多细分市场,细分市场一旦选错,企业发展也会受限。公司之前主营的传统环境工程,市场容量有限且难以实现突破。”曹曼感悟道,同时,企业的成功还需要用“利他”的经营理念来指导,为客户、消费者、员工以及社会持续创造新价值。
时间来到2012年,曹曼开启了人生的二次创业,在当时“工业互联网”概念还原未被人熟知的背景下,他果断调整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并前瞻性的选择拥抱互联网,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和环保行业技术进行结合,并从有机固废处理这一领域单点切入,率先实现“智能化、平台化”。
曹曼表示,环境行业的工业互联网技术开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的各种反应,难度异常。其中最难突破的,是机器深度学习在化学和生物反应过程管控中的应用。例如垃圾的成分不同,温度、酸碱度和搅拌方式等条件就要随时调整,才能实现最优效果。这需要多种传感器,将处理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数据,及时传到网络平台。通过算法模型输出新数据,反向对线下设施发出指令,实现智能控制,确保每时每刻都在最优状态下运行。
本着“不做则已,做就做好”的原则,肩负着企业发展的重任与促进天人和谐的使命感,曹曼也做好了打一场“持久战”的准备。为了更好的为企业转型把控好方向、当好引路人,曹曼率先垂范,跨界进修了IT专业,并担任了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专委会主任,为推进“互联网+环卫”的智慧化进程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与时俱进 赋能产业
“互联网+环卫的平台化建设,属于工业互联网的范畴,但当时国内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发展状态还处于基础阶段,没有方法学和成功经验可参考。”曹曼介绍道,二次创业初期本想整合行业内几家优秀的网络企业,共同组建环卫行业的网络平台,但受当时各种环境等因素所限,整合工作有始无终。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于是,曹曼引进了IT、大数据分析、平台运营等多领域专业人才,并亲自担任产品经理,带领团队一起跨界。以需求设计环节为例,曹曼事必躬亲,参考消费互联网的设计,带领团队边学边干,在相互学习和培训中,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全员封闭3个月,解决了需求设计这一难题。通过后续其他开发阶段的潜心钻研,团队在精益求精的路上不断成长,并最终实现了整个团队的跨界转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攻坚克难,国家层面也开始大力倡导利用信息和互联网平台等技术手段,对传统行业进行优化升级转型。“互联网+环卫产业”成为实施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必要手段,这也为天人环境的加速转型提供了有力助推。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乘势而上,就一定要把技术做扎实,把产品做好。怀揣成为“最值得信赖的环境平台服务商”的愿景,曹曼及其团队全资孵化了青岛国真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环境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和运营。在专家指导及20多家细分行业头部企业的支持下,依托智能化、物联网、大数据、开放系统平台等技术,成功开发了环境领域第一个互联网平台Eiiplat(以下简称E平台),实现了传统线下工程建设运维服务向智能化和平台化的转型升级,并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环境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截至目前也是唯一一个。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至今,国家接连颁布了“一网统管”“双碳”以及“无废城市”等政策,多地已把发展智慧城市作为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各行各业都在开展智慧化制高点网络平台建设的竞争。天人环境与国真智慧充分发挥E平台优势,不断创新,深入推进环境产业数字化,利用智能化平台化技术为企业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实现“一网统管”,精细化治理提供有力抓手,并且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成功落地了科技赋能项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平台。自上线运行以来,助力西海岸全区实现了垃圾分类过程一网统管、分类成效一屏总览,推动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迈向“可感知、可量化、可评价、可监控”的智慧化管理新阶段。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上,此模式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并作为垃圾分类智慧化的典型案例,荣登CCTV-1、CCTV-13新闻,在全国推广宣传。
“环境行业向数字化平台化转型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如今的环境产业已经不仅仅只聚焦于末端治理,而是融入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中,与相关能源、生产、数据加速融合发展,公司在加快自身转型的同时,努力将服务范围拓展到清洁能源、碳减排等领域,发展阶段从信息化、智能化,走向平台化、生态化。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先行者’‘ 探路者’,见势早、行动快的天人环境从‘理论学习’到‘迭代创新’,再到‘示范引领’,一路摸索前行终得佳绩。”曹曼表示,公司将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深耕,不断创新,深入推进环境产业数字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化翅膀”,为我国环境产业顺利迈进工业4.0时代贡献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吉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