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21日,2023年上合组织国家扶贫培训班在青岛举办。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李昕、亚美尼亚埃里温市议会“我的脚步”党团主席阿尔缅·加尔江、以及山东省政府、青岛市政府相关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亚美尼亚等四个上合组织国家的70名学员代表参加培训。
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本次培训由国家乡村振兴局指导,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乡村振兴局、青岛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青岛市乡村振兴局、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管委会承办,旨在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关于“未来3年,中方将向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提供1000名扶贫培训名额”的重要承诺。根据总体安排,青岛市承担200名上合组织国家扶贫干部培训任务,其中今年培训70人。
培训班以减贫与发展为主题,邀请产业扶贫领域专家,精选教学考察项目,聚焦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城乡农旅融合等领域,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国脱贫减贫经验和乡村振兴“青岛案例”最新实践,促进与上合组织国家及有关地区友好合作,增强上合组织国家减贫能力与持续发展动力,为加速全球减贫进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加培训学员代表
培训班举办了多场学术报告会。青岛农业大学校长刘新民、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术院长尚书旗、山东社会科学院李善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试验站站长王建林等专家,围绕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的中国经验、中国农机农艺融合发展与精准农业、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与经验以及盐碱地综合利用等话题开展专题培训,全面阐述乡村振兴的中国经验,详细介绍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的实践与成效,分享了一批典型做法和成功案例。
培训班学术报告会现场
培训班还组织学员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先后观摩学习了大牧人机械(胶州)有限公司、青岛璐璐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清原创新中心、青岛沃林蓝莓果业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研究发展中心等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大河东社区、东麦窑社区)等13个现场教学点。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丰硕,感受到了青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的全面突破,既收获了知识和经验,也收获了合作机遇和深厚友谊。
减贫,是全人类未竟的共同事业。当前,国际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加强减贫与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共享减贫经验意义重大。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李昕在开班仪式上表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把消除贫困作为重要关切。特别是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中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既有科学的总体设计,又有丰富的地方实践。愿与上合组织国家并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彼此间的友好交流更进一步,促进务实合作更深一层。
开展上合组织国家扶贫培训是习近平主席作出的庄重承诺,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分享减贫方案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近年来,山东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首要民生工程,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为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山东力量。
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青岛肩负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重任。今年恰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五周年,站在与上合组织国家发展合作的新起点,青岛将积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深入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围绕消除贫困的崇高目标,与上合组织国家进一步加强交流互鉴,聚焦共享发展,推进合作共赢,促进减贫成果在更大范围惠及世界各国人民。
结业活动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通讯员 孙令强
责任编辑:臧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