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6月20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乡村振兴在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专题发布会。

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乡村振兴在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青岛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宋明杰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布有关情况,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青岛市乡村振兴局局长袁瑞先介绍乡村产业振兴有关情况。

乡村产业加快融合提升

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稳产保供基础持续夯实,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00万吨以上、蔬菜600万吨以上、果品100万吨以上、肉蛋奶100万吨以上、水产品100万吨左右,基本形成了“36111”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重要农产品保障能力位居全国36个大中城市前列。乡村产业加快融合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位列全国第六,农产品出口额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累计完成农村改厕91万户,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61%,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6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省市级美丽村居等串珠成链,21.96万户美丽庭院以“小美”聚“大美”。

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态势。493万农民成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受分红福利,3万余农民群众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实现上岗就业、稳定增收,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20820元增长到27701元,绝对值保持全省第一,农民收入增长率连续高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44∶1缩小到2.26:1。

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乡路、水、电、客运、垃圾清运等一体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2万公里,村内道路硬化基本实现“户户通”。

乡风文明显著改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实现全覆盖,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覆盖率达99%。全市建成131处结婚礼堂,推动形成了“喜事新办、新事简办”的婚庆新风。

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全市五星级村党组织达50%以上,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面建立,“五议一审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一村一法律顾问机制等实现全面覆盖,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向“融合共治”加快转变升级。

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实施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建设行动。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建设7个万亩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统筹农田规模化、技术标准化、装备智能化、环境生态化、服务专业化、管理科学化“六化同步”,实现良种使用、农机作业、统防统治、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先进技术应用、农业废弃物回收等“七个全覆盖”,带动全市305万亩粮田科技增产。

实施产业链和大项目建设行动。2022年以来,全市共开工建设过亿元农业大项目80个、计划总投资688亿元,年度总投资156亿元。目前,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5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20家,带动形成2条千亿级,8条百亿级和15条十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链。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925.6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200亿元,农产品出口额达到432.7亿元,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实施现代农业“双强”行动。在全国率先创设“拨改投”种子金,在农业农村部发布的首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中,青岛市有9家入选,居同类城市第一位。高起点打造青农大数据中心,实现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调度中心、农村三资监管中心、乡村振兴可视化展示中心“四大中心”一体化集成。

实施改革激发产业活力行动。开展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探索不同类型村庄延包路径。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股权管理办法,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493万。构建从市到村四级互联互通、有机衔接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全市累计交易额突破88亿元。

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美丽乡村、美丽村居、美丽庭院“三美”示范创建,实现141个省级、60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省市级美丽村居、21.96万户美丽庭院“三美”共融、美美与共。高质量建设10个市级,带动建设36个区市级示范片区,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探索青岛路径。

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会上,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青岛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新闻发言人杜绍波,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技中心主任程兴谟,青岛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宋晓,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记者: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这项工作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目前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青岛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新闻发言人杜绍波:

一是乡村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统筹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初步构建起了特色鲜明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示范片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改厕实现应改尽改,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村庄道路硬化基本实现“户户通”,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覆盖率达80%以上。

三是强村富民的效应逐步显现。扎实推进以强村富民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集成改革,10个市级示范片区承担9项国家级和省级的改革试点任务,促进集体和农民的双增收。2022年,示范片区的村集体收入增长均在20%以上。

四是乡村治理能力明显提升。通过示范片区建设,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带动农民发展产业、建设村庄、治理乡村的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全面推行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明显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也普遍增强。

记者:请介绍一下今年夏粮生产的特点,以及在下步夏管工作中有什么具体举措来保障秋粮丰产增收?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技中心主任程兴谟:

一是措施实、产量增。对全市种植小麦的农户,按照每亩131元的补贴标准,共计4.87亿元,受惠农户达50.1万户;全面落实种植保险、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组织1000多名农技人员服务生产一线,科学应对播期偏晚、秋冬寒潮等不利影响。

二是技术高、质量优。全市种植的济麦22号等10个主导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实现了节水高产。突出绿色增粮技术应用,全市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0%以上,小麦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50多万亩,小麦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内。全市小麦质量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小麦病虫害发生整体较轻,小麦条锈病零发现。

三是保障好、进度快。麦收期间,全市组织上阵小麦联合收割机8000多台,机收率100%。在辖区内高速路口设立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站25个,组建了覆盖全部产粮镇村的农机作业应急服务体系。与气象部门会商联动、加密服务,确保全市小麦雨前基本收获完毕,保证了丰收到手。

记者:青岛市如何通过深化农村改革,使农民群众分享到更多的改革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青岛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宋晓:

一、扎实搞好确权,为农民群众吃上“定心丸”。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1315亿元,年均增速达10%以上。开展国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探索承包关系长久稳定的青岛路径。

二、稳步推进赋权,为集体产权提高“含金量”。在全省率先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和股权管理办法,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制定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和有偿退出办法,有偿退出宅基地1300多宗。开展担保抵押,激活农村资源金融属性,破解农村融资难题,促进集体和农民双增收。

三、有序实现活权,为乡村资源打造“活水池”。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全市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5%。打造 “三位一体”“六统一分”的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潜能。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责任编辑:林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