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一头连着国际市场,一头连着国内市场,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近日,青岛“标准化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试点做法案例,从全国众多试点中脱颖而出,入选商务部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为全国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输出“青岛经验”。
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水平,完善内外联通网络,持续优化政府管理服务,健全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实现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近年来,青岛致力于推进内外贸融合发展,率先提出“扩进口与促消费相结合,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整合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多层级的标准,着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推动国内外标准互联互通。
创新业态 促进青岛内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
疫情之下,内外贸一体化联结外贸、消费两大市场,既可使外贸企业实现“两条腿走路”,其衍生出的一系列新业态、新标准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受益。
在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全新的市场采购贸易业态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据悉,这一模式是适应国内专业商品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而建立的全新标准,支持企业用内贸的方式做外贸,使外贸变得更简单。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为我们个体经营者提供了很好的出口渠道,坐在店门口就能做出口。”青岛即墨国际商贸城商户杨女士从事小商品批发,在韩国有固定客户,隔天往韩国发一次货,以前小商品杂货只能逐项申报,现在市场采购模式下可以归大类,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出口手续方便快捷了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自市场采购贸易业态试点以来,青岛累计备案各类主体突破1400家,目前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政策已实现全市共享、全域覆盖,政策红利覆盖青岛各区市。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这一全新标准,成为青岛推动外贸转型升级、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即墨国际商贸城为代表的青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而言,这一新业态不仅搭建起了一个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综合发展转型升级国际化经营平台,也为传统优势商品走向国际市场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与此同时,青岛不少出口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全新的国内市场。
内外贸一体化联结外贸、消费两大市场,可使外贸企业实现“两条腿走路”。
受疫情影响,青岛莫特斯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的国际市场业务几近停摆。面对企业的诉求,青岛市商务局积极协助企业打通国内销售渠道,创立自有品牌,引进国外品牌,利用线上数字化营销和线下体验店相结合的方式开拓国内市场,借助天猫、京东、网易严选、小米等电商平台,开设多品牌,多品类卖场型的家居集合店。同时,在线下端,莫特斯家居和王府井、百联、银座集团开展家居生活体验馆的合作。莫特斯家居由原先的外贸出口企业,逐步踏入国内市场的平台型销售企业,2022年内销额已过6000万元。
为引导更多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青岛市商务局牵头成立国内首个内外贸融合产业共同体。通过市场开拓、跨界对接、渠道合作、模式创新等多种形式,促进青岛内外贸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商务局连续举办四届内外贸融合产品展、2022年“外贸优品汇 扮靓步行街”出口产品转内销活动等一系列展会。
此外,为进一步搭建内外贸融合平台,青岛市商务局连续举办四届内外贸融合产品展、2022年“外贸优品汇 扮靓步行街”出口产品转内销活动、“品质好物 嗨购岛城”外贸名品优购节活动等一系列展会,搭建出口转内销服务平台,帮助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连锁商超、零售批发商、优质品牌商加强产销对接,利用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模式开拓国内市场。
搭建平台 推动国际国内标准互联互通
在推动国际国内标准互通方面,青岛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等开放平台优势,高起点推动青岛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建设。依托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重点在国际物流通道、产能合作和双向投资、贸易便利化、海关监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
作为试点的重点区域,上合示范区如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依托多式联运优势,上合示范区“以运带贸,以贸促运”,推动“日韩陆海快线”特色班列,实现标准化、专业化运营,延伸覆盖大阪、名古屋、横滨和仁川、釜山等日韩主要港口,使班列班期和船期相匹配,为中日韩客户提供专业化的全程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并依托青岛东连日韩西接欧亚的区位优势,推动日韩班轮与中欧班列(齐鲁号)、公路运输TIR联动,开展面向上合组织内陆国家的海、铁、公路联运服务合作。
上合示范区全年开行中欧班列(齐鲁号)775列,同比增长24.8%,居山东省第一。
同时,上合示范区围绕农产品流通、消费品流通、跨境电商、服务贸易等领域,推动国内外标准互联互通,以标准化建设带动内外贸领域认证、检验检疫等衔接。
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检验检测认证技术联盟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公共检测交流服务平台,上合示范区构建了检验检测认证国际合作和互通互认机制,以共同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技术,共同促进认证认可制度创新发展。在青岛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城市更深层次的通关、贸易、物流等信息互换共享中,上合示范区率先探索实现“检测前置、结果互认、一路畅行”,并在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山东)开设“上合专区”,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海关业务实现“一窗办理”,创新通关服务与监管模式,为开展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提供通关申报、物流跟踪、供应链金融等外贸一站式服务。
一组组数据印证了这一试点的发展成果——2022年,上合示范区推动青岛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600.1亿元,增长20.1%。开行山东省首班跨境电商货物专列,全年开行中欧班列(齐鲁号)775列,同比增长24.8%,居山东省第一。
标准加持 打造内外贸一体化青岛国际品牌
标准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通过加强国内外标准互联互通,为国际贸易交流提供公共语言,以标准化带动内外贸领域认证、检验检疫等衔接,青岛让出口企业可以更畅通地走向世界,也让外贸企业的产品更好拓展国内大市场,真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作为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双节点”,青岛外贸进出口已经突破9000亿大关的开放城市,链接国内国际市场的现状让青岛更有动力,也更有能力整合资源、以统一的标准体系推进内外贸融合加速。
2022年,青岛发布《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通过标准的互联互通,加强与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作,支持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实现更加统一的要素和市场,让“双循环”更加通畅。
按照既定目标要求,预计到2025年,青岛将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发展市场主体、打造融合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机制体制五大工程,培育100家内外贸一体化高质量经营企业,形成20条具有国际竞争力、内外贸融合发展的产业链,打造10个内外贸融合高质量发展平台,建立健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下一步,青岛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将打造成法律法规健全、监管体制完善、经营资质成熟、质量标准达标、认证认可衔接的国际内外贸一体化示范城市。
在整合内外贸优势资源,发展内外贸市场主体,引导优势企业建立国际化营销渠道的同时,青岛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将强化中外品牌合作,引导外贸企业与大型商超、零售批发商、核心供应链企业进行对接洽谈,鼓励采取订单直采等方式,推动外贸出口产品进商超、进市场、进百货、进展会,鼓励外贸企业对接电商平台、直播平台,依托双11、双12等各类网上购物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外贸产品促消活动,打造内外贸一体化青岛国际品牌。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高奕静 通讯员 宋晓华
责任编辑:林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