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2022)”在青岛莱西会客厅举办。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和北京隐形独角兽信息科技院(BIHU)联合发布《2022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全面阐述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最新发展动态,分析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基本格局和发展特征,并对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总估值为23.4万亿元,超过全球GDP排名第五的英国,同比增长21.76%;平均估值为467亿元,同比增长21.6%。从报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青岛在全球独角兽500强企业榜单中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2022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有12家,全国位列第五,北方城市位列第二。
23.4万亿元 独角兽500强总估值远超英国
独角兽企业是科技创新企业的典型代表,是数字经济先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兴引擎。从国家和区域发展来讲,独角兽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生态的重要标志,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发明协会独角兽企业创新分会会长、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秘书长解树江教授解读《报告》时表示,本次报告是基于BIHU独角兽企业数据库,按照独角兽企业评估标准,采用人机共融智能技术(Human Machine Intelligence),从全球范围内遴选出估值排名前500家的独角兽企业,形成“2022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排行榜”。
独角兽企业评价标准为:公司估值超过65亿元人民币(10亿美元左右);拥有独创性或颠覆性技术;拥有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成立时间10年左右;符合现行政策导向,不存在重大负面舆情。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排行榜采用国际投资界公认的独角兽企业估值基本标准,并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
报告分析,2022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总估值为23.4万亿元,同比增长21.76%;平均估值为467亿元,同比增长21.6%。2020年和2021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总估值同比分别增长为4.39%和46.26%。2022年与2019年相比,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总估值从12.6万亿元上升到23.4万亿元,增长了10.8万亿元,涨幅为86%,总估值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总估值为19.2万亿元,超过了英国GDP1.2万亿元;2022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总估值为23.4万亿元,超过英国GDP2.7万亿元。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总估值增速远高于英国GDP增速,不仅超越英国GDP且幅度持续拉大。与此同时,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总估值与排名第四的德国GDP差距却在不断缩小,超越德国GDP指日可待。
中国四连冠 先进制造赛道优势最为明显
2022年中国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达到227家,同比增长12家,估值达到10.7万亿元,同比增长19.3%。自2019年至2022年,中国已连续四年居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首位。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独角兽企业TOP10由文旅传媒、信息科技、金融科技、企业服务、生活服务、交通物流、先进制造、文旅传媒、教育科技赛道构成。例如大疆近几年进行了大研发和技术投入,在图像处理、飞控算法、导航算法、避障算法、视觉算法、传感器技术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
中国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的稳定高速发展,主要取决于三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是体量庞大的人口基数及消费市场升级所带来的红利,中国即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第二是中国的创新能力近年来不断提高,2022年11月21日WIPO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159万件专利申请,接近全球专利申请量的一半, 稳居世界第一。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进入全球百强的科技集群数量达21个,数量首次与美国持平。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带动下,我国创新高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因此具备了有利于独角兽企业成长的良好创新生态。第三是中国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持续投入和完善的政策体系。
《报告》通过对比中美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挖掘出诸多特质。以中国和美国为例,2022年中国排名前10的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表现出的特质多为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并辅之以持续的资本赋能,而2022年美国排名前10的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则多是在颠覆性技术创新上表现突出。
中国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的在榜企业赛道分布比较均衡,在交通物流、教育科技、汽车产业、生活服务、文旅传媒、先进制造赛道具有比较优势,其中先进制造赛道的优势最为明显。新晋30家先进制造赛道的全球独角兽500强企业,如中创新航、蕉下、奕斯伟等。美国独角兽企业在航空航天、金融科技、企业服务、人工智能、信息科技赛道具有比较优势,但美国在教育科技、能源环保、汽车产业、先进制造赛道的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数量较少。
数据分析显示,2022年中美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和总估值合计占比均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与此同时,进入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的国家数量逐渐增多,从2020的23家到2021年的25家,再到今年的28家,国家分布愈发分散,表明全球进入了新的创新周期,更多的国家在突破原有经济模式发展,区域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青岛稳健 独角兽排名全球第八中国第五
报告显示,2022全球独角兽500强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旧金山、深圳、纽约、杭州、伦敦、班加罗尔、青岛、首尔。
其中,青岛的全球独角兽500强企业有12家,分别为能链集团、歌尔微电子、杰华生物、卡奥斯、特来电、日日顺物流、万丰飞机、伟东云、聚好看、宸芯科技、以萨技术、中加特,在全国位列第五,北方城市位列第二。
从报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青岛在全球独角兽500强企业榜单中保持着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数量稳定在10-13家之间,总估值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
2022年青岛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分布在7个赛道。其中,先进制造赛道和汽车产业赛道并列赛道之首,先进制造赛道有3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为25%,估值合计为432.75亿元,估值占比为26.5%;汽车产业赛道有3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25%,估值合计为506.5亿元,估值占比为31%;企业服务赛道位列第三位,有2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占比为16.7%,估值合计为195亿元,估值占比为11.9%。
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杰为大会致辞时表示,作为我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有着厚重的“独角兽”基因,是一座“独角兽”之城。近年来,青岛一直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适合独角兽企业茁壮成长的“热带雨林”,出台多个培育独角兽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梯度培育路径机制,催生了以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迅猛发展。
截至目前,青岛市拥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7654家,较去年增长50.1%;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0家,较去年增长32.7%;拥有省瞪羚企业220家、省独角兽企业8家;累计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1家。
两级反转 82%独角兽登录中国资本市场
独角兽企业成长往往具备八个关键要素:异质性企业家精神、独创性或颠覆性技术、难以复制的商业模式、战略与品牌高度协同、虚拟组织运行机制、持续的资本赋能、市场容量和创新生态。
独角兽企业成长关键要素的具备及其各要素之间耦合作用机制是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2022年共有22家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同比减少44家;上市独角兽企业市值合计为8000亿元,平均市值为363亿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22年“资本赋能”这一要素表现突出,众多独角兽企业进行了新一轮融资,提升了整体估值,并抬高了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排行榜最低估值门槛。数据显示,在2022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中,有153家企业进行了新一轮融资,远超2021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新一轮融资数量134家。
2021-2022年度上市独角兽企业总市值与上市前估值变化趋势(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BIHU独角兽企业数据库
随着注册制在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实施,以及市场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独角兽企业开始重点考虑本土资本市场。根据彭博社最新数据,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内地IPO市场的融资金额已达9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419亿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全球募资总额中的占比由去年的13%暴增至46%,几乎是美国的四倍。
毕马威和普华永道发布的数据则显示,2022年,在全球IPO数量同比下滑50%、募资额暴跌60%的情况下,A股IPO数量同比仅减少20%,融资金额还增长3%。上交所、深交所的融资额分列全球第一和第二位,北交所也发展迅速,前11个月融资额已超百亿人民币,预计全年融资额将接近130亿元。预计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对独角兽企业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中国独角兽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趋势会不断增强。
2022年度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上市的交易所选择出现了显著变化。2021年有86%的上市独角兽企业选择在美国上市,其中有29家选择纽交所,28家选择纳斯达克;24家中国上市独角兽企业中就有高达17家选择在美国上市。然而,2022年仅有43%独角兽企业选择在美国上市,其中有3家选择在纽交所上市,6家在纳斯达克上市。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家中国上市独角兽有10家选择了本土资本市场,其中在港交所上市的有5家,上交所3家,深交所2家。本年度中国上市独角兽企业选择本土资本市场的占比为82%,而2021年度中国上市独角兽企业仅有29%选择在本土资本市场上市,两级反转变化显著。
观点荟萃 各路大咖支招独角兽发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致辞时强调,近年来,全球独角兽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无论是传统的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关注和重视独角兽企业的成长问题。独角兽企业发展态势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生态的重要标志。因此,本次大会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全球协作创新中心正在向亚洲东移,中国表现尤为抢眼,成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版图的重要一极,对于中国的独角兽企业来说,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是提升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安文建发表致辞称,本次大会不仅是一个独角兽企业集聚的盛会,更是一个实现推动新经济增长的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平台。省工信厅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紧紧围绕“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积极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形成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成长体系。截至目前,山东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756家,数量居全国第三位;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专精特新”企业192家,数量居全国第二;累计评出1666家省级瞪羚企业,24家省级独角兽企业。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黄泰岩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仅为独角兽企业的成长带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大国,但是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赢得主动权,抢占制高点,已经成为我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各企业家、各投资机构都应该积极发挥作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消除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
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黄耀和围绕新常态下全球独角兽企业的发展特点及挑战两个维度分享了宝贵经验,并表示,全球主要二级市场里超过80%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在其发展和成长初期都有普华永道的参与。目前一级资本市场停滞,全球投资机构多采取观望态度,但普华永道仍愿意继续探究独角兽企业成长背后的根本问题,并帮助独角兽企业高质量成长。
国嘉资本董事总经理、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原处长王景雷则围绕独角兽企业如何度过寒冬与危机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独角兽企业应当回归主业、回归商业本源,优先成为各自细分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世界级独角兽;其次,独角兽企业应当回归实体经济、回归国家战略,不做过度脱实向虚、滥用优势地位不当竞争的“毒角兽”; 再次,独角兽企业应当回归合理估值、回归审慎融资,不做估值虚高、虚假繁荣的“伪独角兽”;最后,独角兽企业应当回归主流资本市场、回归多方共赢,不做只进不出的“吞金兽”。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聂艳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