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亮出“1355”总体思路!青岛市明晰“高品质湾区城市”建设路径

9月22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走在前开新局·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布了青岛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总体工作思路、基础条件和具体安排,服务好打造“六个城市”总体布局,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发布会现场

明确“高品质湾区城市”建设目标

前期,青岛市经过多轮专家咨询,综合国内和本土高水平专家学者意见,鲜明的海洋特质、多元的文化特色、包容的城市情怀、优质的人居环境、幸福的生活感受是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的基本内涵。

青岛市对标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湾区,形成了“1355”的总体工作思路,其中:“1”就是一个核心,即打造高品质湾区城市;“3”就是三条发展主线,即宜居、宜业、宜游;第一个“5”就是五个具体目标,即打造城市更新建设新示范、蓝天碧水净土新形态、文旅繁荣发展新高地、市民安居乐业新家园、美丽宜居乡村新图景;第二个“5”就是对应目标的五个攻坚方向。

未来,青岛市将从城市更新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文化和旅游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乡村振兴发展五个领域入手,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高品质生活,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

青岛市打造城市更新建设新示范。一批基础性全局性的重大城市建设工程、利民惠民的民生项目落地见效,一批制约高品质发展的城市建设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景观显著提升,城市空间更具活力,城市交通更加顺畅。到2026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取得整体性、突破性成果,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有的城市风貌基本呈现。

青岛市打造蓝天碧水净土新形态。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空气质量全面优化,水环境质量稳步改善,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到2026年,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青岛基本建成,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成为常态。

青岛市打造文旅繁荣发展新高地。树立主客共享理念,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全面凸显,旅游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推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更加鲜明,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到2026年,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基本建成,年接待游客达1.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

青岛市打造市民安居乐业新家园。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切实把改革发展红利转化为民生幸福指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市住房、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充足、均等、便利,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民。到2026年,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美好家园初步建成,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打造全域共同富裕先行城市。

青岛市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新图景。深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城乡要素均衡化配置,有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到2026年,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取得积极成效,打造1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

夯实“高品质湾区城市”建设基础

近年来,青岛依托湾区形态的独特优势,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积极顺应市民对高品质生活的美好追求,在城市更新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文化和旅游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青岛市城市建设提速增质激发发展活力。中山路、馆陶路等历史城区加速蝶变,老四方工业区、楼山后等重点低效片区持续盘活,城市骨干路网、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老旧小区、棚户区旧貌换新颜,城市发展方式由规模型、外延型向质量型、内涵型转变,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实现跃升,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

青岛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彰显发展品质。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8%以上,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40%,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总体保持稳定,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青岛市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释放发展动能。全域旅游功能逐步增强,旅游产业效能持续提升,旅游彰显城市文化、赋能美好生活、展示城市形象取得显著进步,文化和旅游实现双向赋能,先后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务院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激励城市。

青岛市公共服务供给高效高质树立发展典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织密纵贯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社会救助的“民生网”,民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国前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青岛模式”全国推广,城乡低保标准持续提高,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美好生活城市”。

青岛市城乡融合稳步推进厚植发展优势。扎实推动“三农”工作提质增效,重要农产品综合产能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清洁乡村覆盖率达4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保持全省前列,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基本实现村内道路“户户通”。即墨、平度、莱西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部署“高品质湾区城市”建设任务

青岛市按照“六个城市”总体部署,形成了《青岛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青岛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从五个攻坚方向提出具体67项重点任务,由五个牵头单位分别负责落实,通过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努力建设具有青岛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

青岛市将实施城市更新建设行动。包括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有序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韧性建设、强化城市精细管理等四方面,统筹推进旧城旧村改造、市政设施建设、城区积水点改造等18项重点任务。

青岛市将加快生态环境改善行动。包括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切实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等四方面,包含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等15项重点任务。

青岛市将开展文旅提升行动。包括推动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品质、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脉、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等四方面,包含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业态等13项重点任务。

青岛市将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行动。包括全面促进居民就业增收、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速构筑人才聚集高地等四方面,包含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营造一流人才服务环境等11项重点任务。

青岛市将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包括有序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持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等三方面,包含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整体提升村容村貌、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10项重点任务。

据悉,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青岛市将以城市体检为抓手,强调城市的可评估性,建立健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研判发展优势,发现城市短板和“城市病”,形成“动态监测、定期评估、问题反馈、决策调整、持续改进”的城市建设管理闭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水平,让广大市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封满楼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