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四新”经济 起势未来

2018年初,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成为全国唯一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综合试验区。山东以“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为目标,持续探索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新旧动能转换路径。

作为山东省龙头城市,青岛市充分发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主引擎作用,对标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同级城市,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电子商务等新经济重点领域,“四新”经济规模、质量、效益持续提升。2022年是“五年取得突破”的攻坚期,青岛在“四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交上了漂亮的答卷,充分体现了青岛市的引领作用。


2022年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在青岛开幕

产业集聚拉动经济增长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产业园区,代表了我国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形态。

产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形成区域特色的地方“名片”。“四新”经济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基础,具有集聚科创引领、跨界融合、高速成长、快速迭代的明显特征。“四新”经济需要宽松、平等的发展环境,打造这样一个大环境,成了促进未来发展的重点。青岛市统筹推进“四新”经济发展,在多地建设孵化“四新”经济企业的产业园,从实力较强的崂山,到加速前进的胶州,各区市产业园都在积极为企业提供发展的平台,同时也为青岛市“四新”经济的拔高注入“强心剂”。

2022年5月崂山区发布的《崂山区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建设“四新”经济集聚区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到2024年,崂山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5%,继续保持全市首位;“四新”经济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5%,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独角兽、瞪羚企业累计达到10家和25家,6家新经济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新引进各类顶尖人才、企业领军人才和产业高端人才300人。抓好实体经济发展,建设“四新”经济集聚区具体举措的第一条,就是把四大专业化园区作为推动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的“提振器”,四大专业化园区亩均税收将达到150万元以上。在要素资源日益趋紧的前提下,崂山区将建设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健康四个“千亩”专业化园区。对标上海、深圳、苏州等城市的经验做法,规划产业园建设格局,注重园区人文景观、综合服务等配套要素的整合完善,打造生产高效、生活便捷、生态优良的“三生融合”园区。

坐落于城阳区的青岛天安数码城作为青岛市首批瞪羚独角兽企业加速器,在助力企业创新创业、加快城阳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岛天安数码城实现以“新经济”培育载体建设为基础,以政策扶持为支撑,积极推进新经济企业在青岛落地,引育“瞪羚”“独角兽”企业,打造新经济产业生态圈,促进新经济产业裂变,助力青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新经济发展的伟大目标。自2013年落地城阳以来,青岛天安数码城已聚集现代服务企业1000余家,汇聚了多家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集聚效应愈加凸显,成为城阳及周边汇聚现代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产业园区应运而生,既是高质量发展的落子,也是各区市竞相发力的载体。去年,胶州市建成青岛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78家,青岛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数量是2016年底的16.7倍,青岛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是2016年底的8.6倍、8.7倍,28家企业入选隐形冠军,少海汇入选全球独角兽500强。更不得不说的是,由上合示范区与胶州市政府共同打造了胶州首个现代化国际贸易中心——“青岛上合跨境电商产业园”,产业园以服务地方产业跨境电商转型升级为核心,以胶州市制帽、发制品、流行饰品、美妆工具、劳保用品等优势产业带为基础,打造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并依托“上合-青岛”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加速产业聚集,力促传统产业转型及新兴产业地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买卖全球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科创成为经济强势增长极

科技创新一直是“四新”经济绕不开的话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高新工业一直备受瞩目。全球产业资源重新布局,AI、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产业成为当下的热门赛道。

作为工业互联网“先锋”, 青岛在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城市品牌,专门出台了《青岛市工业互联网“四新领航 能级跃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培育雏鹰企业50家以上、瞪羚企业20家以上,引进300个以上高质量核心企业等三年发展目标。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互联网新技术发展的重点区域,发力在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线上服务、新金融服务等领域,不断拓展新的应用场景,赋能产业发展。在新区的科大讯飞未来港,大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与中小企业孵化服务平台活力竞相迸发,声纹诊断、智能预测维护等65个企业应用场景正在照进现实;在双星轮胎“工业4.0”智能化工厂内,各式智能机器人熟练地进行着炼胶、敷贴和成型等操作,穿梭如燕的AGV智能化小车源源不断地运送着物料;走进保税物流中心唯品会青岛中心仓,国际品牌商品摆满一排排货架正等待着被送往消费者手中,一站式“买卖全球”成为日常;在巨恩直播基地,百名主播轮番上阵“带货”,三万余种品牌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

转换经验探索青岛模式

一座“四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离不开涌动着创新活力的市场主体。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四新经济”企业2339.8万户,占企业总量比例达46.4%,较2021年底提高0.5个百分点。

放眼全国,新经济新业态市场主体的加速发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以上海为例,“四新”经济是上海为对接国家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推动创新转型发展率先提出的重要概念,是上海市促进制造业发展实现“求质求新求实求进”的路径选择之一。“四新”经济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运作方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成为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上海启动推进“四新”经济发展措施以来,短短的时间里呈现出“新技术异军突起、新业态加速集聚、新模式蓬勃涌现、新产业初具规模”的发展态势,为青岛发展“四新”经济提供了宝贵经验启示。

近年来,青岛市聚焦实体经济发展,通过设立引导基金及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不断打造高质量创新资本聚集高地。2019年,青岛举办第一届“全球创投风投大会”,迎来了创投风投发展的黄金时期。青岛创投风投机构加速聚集,投资持续活跃。截至2021年末,青岛市股权创投类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占私募基金管理总规模比例为79%,较全国平均占比高12个百分点。全市接受股权创投类私募基金在投项目共计1360个,在投规模1037亿元,超半数集中在“四新”经济领域。

上海发展“四新”经济所表现出来的相互渗透、跨界融合、需求主导、高速成长形态,既包括产业发展新领域,也包括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因此,“四新”经济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经济体系。另一方面,“四新”经济是同科技创新匹配的商业模式。在“四新”经济发展中,不仅要做到科技创新领先,更重要的是市场领先。探索发展“四新”经济的青岛模式,聚集高水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主体。重点推进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提高产业竞争力;积极参与制度创新,争取产业发展话语权。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使其成为推动“四新”经济的重要资源支撑要素,成为促进“四新”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全面激活“四新”经济,引领青岛市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以及企业在青岛的发展蝶变,“四新”经济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加。只有坚持走在创新前沿、坚持要素集聚,突破产业升级、加大政策扶持,才能提升新兴产业占比,推动“青岛创造”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跃升。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倚慰 封满楼 辛小丽 范镇 见习记者 黄元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