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服务保障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实体经济振兴发展典型案例。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青岛中院从青岛两级法院已审结并生效的案件中梳理选取八个典型案例发布,其中五个服务保障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案例,三个服务保障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案例。这些案例涉及民商事审判、行政审判、执行等领域,是对两个工作意见的细化和落实,集中体现了青岛两级法院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快立、快审、快执,加快涉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案件司法进程的行动,彰显了青岛两级法院立足审判执行、服务青岛市委中心工作的决心。这些案例的典型价值和示范意义,将进一步指导青岛两级法院准确理解意见精神、全面落实意见要求,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实体经济振兴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
案例一:
以物抵债盘活停滞4年烂尾楼盘
保障城市更新城市建设顺利开展
【案情简介】
青岛某置业有限公司通过债权转让取得案外人对某置业公司的债权,并依据生效调解书申请强制执行。调解书确认青岛某置业有限公司对某项目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折价、拍卖、变卖后所得款项享有优先受偿权,但该项目自2018年起因某置业公司资金链断裂,停工烂尾已达4年之久,并涉及130余户预售购房人和10余个债权人,财产处置面临重重困难。
青岛中院立案执行后,引导申请执行人青岛某置业有限公司整合4起关联案件债权,并依法拍卖项目下土地及在建工程。网拍流拍后,依法促成青岛某置业有限公司接受以物抵债方式,一并解决案涉建设工程款问题,抵偿债权共计13.54亿余元。期间,针对预售房产不同情形进行分类处置,充分有效保障预售购买人合法权益,通过发挥继续执行责任险作用,切实维护执行异议人合法权益。成功抵债后,青岛中院于今年5月依法解除案涉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的查封,目前案涉项目已进入复工程序,闲置4年的烂尾楼盘得到盘活。
【典型意义】
案涉项目地处青岛东部商圈核心位置,曾作为东部沿海新地标性建筑进行设计和施工,项目长期停工烂尾,严重影响青岛城市建设。青岛中院强化责任担当,依托“党委领导、府院联动、司法主导、依法处置”的执行模式,成功解决了债权整合、购房业主权益保障等难题,并充分发挥继续执行责任险等新型财产处置配套机制作用,打通执行中的堵点,通过以物抵债的方式一揽子执结4起案件,依法解除案涉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的查封,案涉项目得以成功盘活,对提高土地开发使用效率、提升青岛城市形象具有积极作用,依法保障了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顺利开展。
案例二:
法院启动预重整程序
助危困企业破茧重生
【案情简介】
青岛某置业有限公司是香港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外商独资公司,所开发的项目中包含平度市老城核心区最大的商住综合体和第一批旧城改造项目,是平度城建发展的重要环节。受房地产市场整体形势影响,加之决策不当、经营不善,该公司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亏损,并逐步陷入财务危机,部分建设项目停工,多次进入法院执行程序。
2021年4月,该公司提出破产重整申请。2021年7月,平度法院启动预重整程序,开展了指定临时管理人、提前评估重整可能性、制定预重整方案等工作。通过预重整的梳理,该公司员工得到妥善安置,购房户权益得到保障,企业恢复经营的障碍逐一消除。进入重整程序后,平度法院引导管理人协助债务人与债权人积极沟通,拟定并高票表决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今年4月15日,平度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并终止重整程序,目前该公司已由投资方接手并着手恢复运营,诸多建设项目逐步复工。
【典型意义】
房地产企业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主体,所开发建设项目关系到城市建设进程,经营不善易导致项目建设周期延长或停滞,致使城市建设受阻。本案涉案公司系房地产企业,项目推进中牵涉购房债权人、工程债权人、金融机构等多方利益主体,法律关系复杂,脱困重生难度大。法院创新运用预重整制度,为涉案公司及其出资人、债权人、管理人和当地政府等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并在预重整中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共同破解了矛盾冲突和最大阻力,最终实现危困企业破茧重生,以司法力量加快了房地产企业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步伐。
案例三:
6年行政争议一朝化解
助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
【案情简介】
王某系青岛市某区一处房屋的被征收人。2016年,某区政府启动该房屋所在片区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后,王某一直未与区征收部门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某区政府遂对其作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王某对此不服并提起诉讼。此案经一审、二审,被诉房屋征收补偿决定被撤销。2021年11月,某区政府作出新的房屋征收补偿决定,王某仍不服,再次向青岛中院提起诉讼。案件审理中,通过综合运用电话调解与现场调解相结合、联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等方式,青岛中院最终引导双方当事人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和解方案。方案履行过程中,鉴于双方互不信任的现实情况,办案法官到相关手续办理现场见证履行,促使双方顺利完成各项手续办理和房屋腾空交接。今年5月,王某领取了全部款项并申请撤回起诉,历时6年的行政争议圆满化解。
【典型意义】
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工作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一号工程”。案涉房屋位于青岛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历时6年未能完成征收腾房,案件争议能否得到妥善解决事关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推进进度。青岛中院坚持服务城市更新大局与维护被征收群众合法权益并重原则,考虑到某区政府已两次作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为提高纠纷化解效率,密集推进调解工作,居中引导双方多次修正和解方案,最终促使案涉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案涉纠纷的化解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被征迁群众的实际问题,而且有力助推了相关改造项目进程,为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贡献了力量。
案例四:
擅自大面积占用山头公园被罚款89万
一公司状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败诉
【案情简介】
青岛市某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接群众举报后,经履行现场勘查、询问等法定程序,认定青岛某公司未办理相关合法审批手续,擅自大面积占用北岭山公园南昌路南侧的山体绿地,违反了《青岛市城市绿化条例》相关规定,遂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恢复山体并处以罚款89万余元。该公司对此不服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北岭山公园南昌路南侧的山体属于规划中的城市绿地,该公司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并在占用的绿地内挖掘破坏,应依法予以处罚。该局作出的处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量罚幅度得当,程序合法,判决驳回该公司的诉讼请求。
【典型意义】
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是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所涉八大领域之一,山头公园建设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该公司未经批准大面积违法占用山头公园山体绿地,对山头公园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执法机关对其进行处罚符合法律规定,也符合青岛市委关于公园城市建设的部署精神。青岛两级法院坚持公正高效办案,依法支持执法机关对破坏山头公园山体、侵占山头公园绿地的行为进行惩处,彰显了法院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中的司法担当,为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
案例五:
灵活采取替换查封物措施
推动片区土地房屋搬迁
【案情简介】
于某、于某某通过债权转让取得案外人对莱西某集团公司、莱西某制品有限公司的债权,并变更为申请执行人。莱西某集团公司自2001年起经营陷入困顿,欠下大量债务无力偿还,其名下的土地和房产陆续被法院查封,其中240亩土地位于莱西某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围内。因上述土地房产涉及司法查封及莱西某集团公司内外部纠纷等一系列错综复杂问题,该建设项目推进陷入停滞。
莱西法院在案件执行过程中,迅速组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专业化执行团队,制定执行方案,通过与项目建设指挥部沟通,并协调各方当事人,灵活采取以查封拆迁补偿款替换涉案土地房屋查封的方式,解除了对莱西某集团公司名下项目所需土地的查封,有力推进了土地清障及搬迁工作。目前,案涉240亩土地已全部收回。
【典型意义】
案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莱西市烟台路城市发展主轴南段,是莱西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也是腾挪更新低效片区、打造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的重要一环。为保障重点建设项目高质高效推进,莱西法院立足司法职能,及时主动跟进,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强化司法执法协同,依法以替换查封物的灵活方式,打通了片区土地清障和房屋搬迁的难点堵点,有力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同时也为解决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项目中的疑难复杂问题提供了法治框架内的破解思路和解决路径。
案例六:
擅自改装产品构成不正当竞争
被告被判停止侵权赔偿300万元
【案情简介】
青岛海商智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海尔品牌无形资产管理公司,主要负责“海尔”“Haier”等系列商标的持有、授权及维权等事务。该公司发现,无锡某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其许可,擅自改装其洗衣机、洗鞋机、干衣机等产品,并在改装产品上加贴该物联科技公司运营的支付二维码、标识进行对外销售或投放到特定市场,同时在部分社交平台诋毁上述产品原装支付系统,打着“海尔”的旗号宣传改装产品,遂就此侵权行为提起诉讼。
青岛中院经审理认为,双方存在竞争关系,该物联科技公司的行为影响了“海尔”商标识别功能和品质保障、信誉承载功能的发挥,造成对海商智财管理咨询公司商标权的损害,其发布的“与海尔达成战略合作”“合作加盟、海尔”“专业改装海尔互联网洗衣机”等内容,构成虚假宣传、仿冒和商业诋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遂判令被告该物联科技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300万元。
【典型意义】
海尔集团是青岛本土成长起来的全球化企业,其旗下的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是青岛首批智能家电产业链链主企业。本案中,“海尔”“Haier”等系列商标在智能家电生产销售领域遭到侵权及商业诋毁,这是海尔集团从世界家电第一品牌向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转型过程中,在打造智能家电优势产业链过程中,与其他市场主体产生的新类型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青岛中院根据案情依法精准裁判,对该物联科技公司行为作出侵权定性,依法保护了链主企业在适应新经济形态、创新发展优势产业中的合法权益,为智能家电产业链发展壮大营造公正有序的法治环境。
案例七:
高效化解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
助力生物医药企业抢抓发展机遇
【案情简介】
山东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青岛某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因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产生纠纷诉至法院,此案经一审判决、二审发回重审后,该生物材料公司以工程质量不合格为由提起反诉,且提出多项鉴定申请。该生物材料公司系专业从事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属首批山东省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库企业,已进入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库。为防止因案件审理周期较长而贻误公司发展重大机遇,避免给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造成损失,崂山法院确定了尽快调解、从快办理的办案思路。通过庭审明确争议焦点后,开展多次调解工作,并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该生物材料公司支付该工程集团工程款,并通过定向增发新股的方式给付该工程集团股份,该工程集团协助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纠纷得到圆满解决。
【典型意义】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是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中确定的十大新兴产业链之一。涉案企业作为专业从事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涉纠纷化解的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同时对青岛生物医药产业突破发展也将具有影响。崂山法院坚持服务发展大局,积极转换办案思路,通过快速有效的调解工作,避免了因鉴定及多次开庭而使办案周期延长,为企业发展争取了宝贵时间,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注入了司法动能。
案例八:
5次开庭20余次调解不断缩小双方争议
化解系列合同纠纷护航大项目顺利投产
【案情简介】
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青岛市某区投资建设新材料与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并成立某化学(青岛)公司具体负责运营。该公司与常州某公司签订标的额3500万元的干燥机买卖合同,后双方因货物质量和货款给付等产生纠纷并互诉至黄岛法院,且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常州某公司在其他城市也涉及诉讼。考虑双方在化工行业的重要骨干地位及所涉系列案件的案情,黄岛法院确立了运用调解在一审中一体化解决矛盾纠纷的思路,并通过现场勘验取证、组织5次开庭和20余次调解,推动双方不断缩小争议范围,最终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依据调解协议,常州某公司为某化学(青岛)公司更换全部主要设备,某化学(青岛)公司支付货款,连同双方在其他法院的纠纷一并圆满化解。
【典型意义】
高端化工产业链是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中确定的七大优势产业链之一。案涉项目是山东省首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优选高端化工项目,也是青岛市近年来投资较大的工业项目,涉案争议能否稳妥化解关系到高端化工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黄岛法院坚持调解优先原则,把调解贯穿案件审理始终,通过细致精准、专业高效的调解,一体化解决了争议双方的所有纠纷案件,确保了案涉高端化工项目的投产运营,彰显了人民法院为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保驾护航的责任和担当。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 记者 刘瑞东 通讯员 何文婕 吕佼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