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居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市南区坚持织牢基层治理”一张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市南区八大湖街道立足开放式楼院多、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党组织建设基础好等特点,深入探寻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从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等途径突破治理困境,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开放式楼座管理难怎么办?向存量要空间,问智慧化要成效,把楼院“圈”出来。
市南区八大湖街道老旧楼座有350个,占辖区楼座总数的70%,大多建成于1985-1988年间,基础设施不完善、失修失养现象普遍、缺少休闲活动场地等问题突出,加之开放的楼座缺乏物业管理,租住户人员流动频繁,随之而产生的私搭乱建普遍、环境卫生较差等社会难题一直缺乏治理突破口。
街道按照“市区一体化工作原则,乘国家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东风,2020-2022年连续三年开展老旧街区改造,投资超过1亿元,新建围墙4650米,将110个楼座“圈”成了23个楼院,同时对居民楼公共部位进行整体修缮,更换老旧、破损设施设备,补齐楼院基础配套设施,从“单座”到“群院”的转变让社会治理硬件基础提升明显。
硬件基础提升后,就需要用网格化治理把管理范围“圈”明确,范围明确了,搞清楚网格应该做些什么,执行落地也就更具精准性。根据前期全区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的划分标准,八大湖街道按照每500户一格,划分了56个网格,多网合一构建基层治理“一张网”,在每一个网格的主次干道、小区入口处等显著位置都悬挂网格指示牌,将网格名称、网格边界、隶属社区、专兼职网格员等信息“一牌通示”,把楼院归谁管、管什么安排的明明白白。
明确了管理范围,就要研究怎么管的问题了,仅仅依靠过去“跑断腿”的办法显然已经不适应于现代化的治理,必须用“大数据+智慧化”的手段让信息“圈”流动起来,切实提升治理效率和水平。
在街道层面,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八大湖指挥中心,推进“党建+科技平台”建设,引入视频监控,以楼栋为基本单位形成全域线上办理圈,“一屏观、一网管”实体化运转。在社区层面,为每一名网格员配备智能终端,让实时反馈数据成为可能,基础数据的动态变化会在后台形成数据库,网格员日常巡查的轨迹能在指挥中心随时抽取查看,上报的事件的区域、种类、数量等会在指挥中心形成动态热力图,方便街道工作人员重点调度,实现“收集—处置—反馈—评价”的闭环运行,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在楼院层面,在单元楼座引入智慧门禁,实现远程操控、集成巡更等多项服务功能,可一键发布党的政策、便民信息、温馨提示等,实现数字信息全覆盖。今年已与丰图科技对接,利用大数据围绕疫情防控、电话随访、天然气安全等基层关切方面开展政企合作,将打开社会治理更为崭新的局面。
服务资源不畅通怎么办?搭建平台,共建共治共享,做好盘活的文章。
八大湖街道以居民区为主,人口老龄化程度高,服务需求颇为旺盛,而驻街企事业单位资源较为匮乏、青年人才少等现状让公共服务供给资源补给困难,供需的不平衡也成为了制约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为了从供给侧为社会治理赋能,街道着力搭建“党建联盟”平台,条块结合,打破过去传统垂直指挥、各管一套的做法,从属地立意,目前已建成联合18家教育机构的“党建联席教育联盟”,引导教育机构融入社区建设,在垃圾减量、社区教育、志愿服务、科教文体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刚刚建成的“新业态党建联盟”,吸引了23家快递行业企业融入,利用新业态群体的合力为基层治理赋能的成效即将显现。整合了养老院、环卫物业等公用事业党建联盟单位,吸收以融合性为代表的各类社会组织为兼职力量,在联盟的基础上也依托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社区党支部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今年也将建立党建金融联盟等,引入更多的资源支持,为短、平、快地解决社区治理的具体问题提供抓手。
资源整合、激活了以后,组建“智慧治理综合体”,实体化运转让资源力量下沉到网格治理一线,在配备56名专职网格员的基础上,把公安、执法、环卫、绿化等各兼职力量组织起来,再以满足企业源头解决诉求和点单共建为切入点,与市直功能和公用企业服务单位组建“八大湖智慧治理综合体”实体化运转,联动辖区网格员为居民提供“水、电、暖、邮寄、通讯、金融”等日常生活服务,将民生服务一步对接进网格,在“订单式”服务中,补充发挥政府管理补遗、公共服务递送、诉求表达传声、矛盾冲突协调等方面作用,撬动更多的服务资源应用于治理,实现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良性互动。
让共享式的治理和服务资源真正落地结果,达成居民幸福生活的期待,八大湖街道一直在行动。街道打造的“八大湖智慧治理综合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居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据了解,街道联合青岛市海润自来水集团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智能水表,实现了远程读表“智慧数字”的守护。
输血式的治理还需向造血式的治理转变,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识,发挥群众自治的力量。依托“红色议事厅”党建品牌、“中诚邻里”红色物业深化协商议事,针对老旧街区改造、外墙保温、加装电梯等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做到“民有所呼、即接即办”,让居民自己做“管家”。通过“离岗不离党 社区暖红心”荣归仪式、“人人动手、洁净家园”市容秩序整治、“我为群众办实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最美楼长评选”等群众性活动,区分不同对象、面向不同群体引导居民群众有序加入公共生活、参与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提升“主人翁”意识,涵养“共同体”自觉,形成居民群众主动参与、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环境的文明氛围。
在理念和机制的不断探索下,市南区慢慢摸出了自己的治理路子,创新型的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精准化管理格局,让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倚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