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崂山,与人才“双向奔赴”

对标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横向对比山东省内、青岛市内兄弟区市政策,构建了含金量更高、突破性更大、竞争力更强的人才政策体系……在全国求贤若渴的大态势下,崂山区逆势而上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人才是一座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认为,智慧城市是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的智慧城市发展速度可观,不过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问题。要提高城市的“智力”,首先要以人为本。

在顶尖人才方面,崂山区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国内空白的战略科学家团队,采取“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亿元的支持……崂山区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汇智崂山”人才系列工程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包含十大工程、40项具体政策。十大工程中,包含6类人才工程、3大平台工程和1个生态工程;40项政策中,9项政策为全国领先,21项为全省领先,10项为全市领先。可以说,此次崂山区发布的人才新政是全国领先、全省最优的政策体系。

人才资助“雪中送炭”

通过“政策引才”“平台聚才”“生态留才”三个方面的谋篇布局,此次崂山区发布的新政围绕产业发展、项目招引需求起草政策、制定文件,为产业发展、实体振兴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聚焦崂山区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医药健康四大主导产业需求,精准布局产才融合政策,以人才链赋能产业链,引领带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人才与产业共生互荣的新格局、新生态。

针对顶尖人才、高端人才、支撑人才、海外人才、青年人才、领军后备人才等6类人才,崂山区精准实施6大人才工程,创新推出16项政策。在涵盖范围上,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到全日制应届博士、硕士等基础人才,实现了立体化、全覆盖。在奖补力度上,坚持高标准衔接配套,在国家、省、市给予相应补助的基础上,区级再叠加补助,与市级配套最高可达1:4,并加大对用人单位的支持。

“比如,对自主培育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人才工程人选,给予个人最高400万元、150万元的生活补贴,对用人单位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的奖励,奖励标准均达到全国领先。” 崂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姜海表示,“在青年人才方面,在崂山工作的博士、硕士毕业生可连续三年享受青岛市每月1200元、800元的住房补贴,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连续3年每年追加5000元、3000元的生活补贴。对‘性价比’高、用人单位欢迎的博士后科研人才,在市里给予每月7000元在站生活补贴的基础上,我们再每月追加3000元。将原有政策未覆盖的青年人才这次也纳入到政策范围。”

姜海告诉记者,“除了学历性人才之外,我们也同样重视技能人才的培育,对新培育和新全职引进的全国技术能手等‘大师级’高技能人才,经认定,给予最高200万元一次性补贴。在领军后备人才方面,我们的奖励也达到全国领先,对有望入选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省泰山系列工程、市级重点人才工程的后备人才,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奖励,用于科技研发、团队建设、项目推进等,在项目培育前期给予启动经费,鼓励用人单位跟踪培育潜力人才,人才资助由‘锦上添花’转向‘雪中送炭’。”

推动乡村人才建设

“深根”产业,人才得以“枝繁叶茂”。借助载体平台赋能,将人才引力发挥到最大化。

崂山区在山东省率先提出了全平台类型的人才奖补政策,重点是立足崂山区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创新搭建“人才流动平台”“人才引育平台”“企业人才平台”“技术转移平台”“以赛引才平台”“园区载体平台”等六大类平台,每个平台都逐一明确对平台和企业项目领办人的奖励。围绕搭建乡村振兴平台,重点突出“崂山特色”,提升“仙境崂山”品牌,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高标准谋划一系列乡村人才振兴政策。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近年来,崂山区乡村人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但仍然存在着缺乏中高端领军人才、培养方法简单、人才外流等问题。“汇智崂山”乡村人才振兴工程直击痛点,通过政策引导,全方位推动乡村人才建设,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据崂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妮妮介绍,“本次乡村人才新政既支持传统产业人才的培育,更鼓励农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既涵盖乡村基层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中高端人才的引进;建立专家智库服务团,更是要涵盖乡村规划、产业布局、集体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

“无论是鼓励发展订单农业、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还是支持广大青年返乡回乡创业、各类农业人才引进,我们更看重示范引领作用,能够带动产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王妮妮表示,“产业兴旺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支持乡村产业人才引育、强化返乡人才创业奖励、全方位引育崂山茶产业人才等一系列具体政策,都将推动乡村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人才作为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的优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人才结构的层次性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层次性,只有不断提升人才结构层次,才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处于产业链高端的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创新型产业发展。

实体经济的振兴和四大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这次崂山区出台的“汇智崂山”人才系列十大工程,在推动产才融合、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方面覆盖面广、针对性强、扶持力度大,将更好地吸引更多人才来崂山发展,促进“人才链”“产业链”更加深度融合发展。

“聚焦现代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医药健康四大主导产业,每个产业链都明确人才团队引进和急需人才培育的具体奖励标准,精准施策,支持产才融合发展。我们将对全职引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团队),经评定后给予最高200万元生活补贴;对企业新录用职工参加岗前专业技能培训的,经认定后按每人最高50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费用补助。” 崂山区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赵敏认为,“同时,充分发挥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作用,推动产才对接。目前,崂山区已聚集虚拟现实相关企业90余家,拥有高端科研机构11家,我们将充分发挥好产业、科研及人才资源集聚的优势,同时也充分发挥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的平台作用。”

崂山区的产业结构存在金融和轻资产类科技产业发达的特点,这两类产业的发展尤其离不开人才的聚集和保障。“人才引得进重要,但留得住则更为关键。如何从‘筑巢引凤’到‘枝繁巢暖’,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此次新政中,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强化对金融人才的支持,提升金融工具对人才创新创业的赋能。” 崂山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树人表示,在金融赋能方面,针对人才反映“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崂山区借力金融区优势,深化“人才贷”“人才险”“人才投”“人才债”“人才板”等人才金融服务产品,为人才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人才金融服务体系。

近五年来,崂山区依托各类高端金融机构的落地和聚集,中国金融四十人学院以及山东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金融智库等先后落户,通过一批优质金融项目的落地从北上广深及海外引进了大批的高端金融人才。其中,省金融高端人才22人、齐鲁金融之星36人,引进各类高端金融人才2000余人。同时,崂山区始终高度重视对金融人才的服务与支持,六年来对金融拔尖人才、齐鲁金融之星等各类金融人才累计兑现各类人才奖励资金5163万元。

国际人才社区典范

当前,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都已开始探索国际人才社区的建设。在加快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方面,崂山区对标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先进地区,以张村河、株洲路和滨海大道为发展轴带,以青岛国际创新园为中心,全力整合各类资源,建设集产业发展、商务办公、宜居生活和科创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人才社区。

“崂山区将打造综合服务区和核心聚集区两个核心,以两个核心引领,以张村河、株洲路和滨海大道为关键发展轴带,科学谋划、总体布局国际人才社区。范围涵盖了张村河两岸、株洲路两侧、创智谷三大片区,规划总面积约42.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29.2平方公里,生态空间13.6平方公里。”崂山区自然资源局局长姜永亮表示,“今年依托已建成的青岛国际创新园打造国际人才综合服务区一个核心,统筹约10万平方米楼宇,完善人才综合服务功能。”

据姜永亮介绍,中期至2025年,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在张村河片区的中心地带打造集居住、工作、休闲、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人才核心聚集区。远期到2035年,全面建成崂山区国际人才社区,实现核心聚集区、综合服务区双核引领,张村河、株洲路、滨海大道轴带展开,融合发展,布局形成六大产业组团和四个宜居生活区。未来,崂山区将逐步成为国际人才宜业怡居的首选目的地,建成全国国际人才社区典范,奋力打造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区。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倚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