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是腰椎疾病的俗称,是人类特有的疾病。
尽管人类从直立行走开始,腰椎病就产生了,但这么多年过去后,如今哪个家庭没有腰椎病患者?可见腰椎病是古往今来的常见病,也是很难治愈的疑难病。
常见腰椎病的类型和主要症状
后天形成的腰椎病中绝大多数都属于累积损伤型疾病,也是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对象。
因慢性劳损累积形成的腰椎病主要类型有: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肌劳损和腰椎骨质增生等。
为了让读者容易对号入座,我把腰椎病按照病源形成的不同阶段分为两个:疾病形成的初期阶段和成熟期阶段。
腰椎病初期阶段的主要症状和特点:
1、 腰酸或腰痛,或腰感觉累,症状较轻并只局限在腰部,不牵扯到臀部或下肢。发作时保持一种姿势时间长了腰会明显感觉不舒服,有的腰部还不敢用力或使不上力。
2、 酸痛、或麻痹、或痹痛、或扯住的感觉从腰部波及到臀部,甚至延至大腿后外侧,或延至小腿、脚踝或脚趾,但病症较轻。
特点:病情发作没有规律,呈偶然性,发作的时间较短,可以是一瞬间或一天,也可以是几天到几个星期,之后就自动消失,而且无论休息与否症状都会自动离开。
腰椎病成熟期的主要症状和特点:
1、 以腰酸累痛为主要症状,腰部不敢用力或用不上力,但仅局限在腰部,不牵扯到臀部或下肢,经常要变换体位或姿势症状才能得到一定的缓解,腰部不敢用力或用不上力。
2、 酸痛、胀痛、麻痹、痹痛或扯住的感觉从腰部波及到上臀部,或延至大腿后外侧,甚至到小腿、脚踝或脚趾。腰腿都不敢用力或用不上力,腿有明显的沉重感、扯住感和僵直感,甚至下肢感觉冰冷怕风怕凉。
3、 出现下肢放射性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肌力下降,肌肉明显萎缩,病情特别严重者只能平卧。
特点:无论坐、站或躺的姿势都保持不了多久,症状明确并比较严重,病症呈现规律性和长期持续性,无论休息与否这些症状都不能得到明显或实质性的改善。
充分认识腰椎病才能自我防范
今天,随着电脑和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全面普及应用之后,人类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习惯了长时间重复某种机械动作的劳动方式以及保持躯体超长时间相对静止不动地工作、学习或休闲娱乐,殊不知这种长期挑战人体生理疲劳极限的生活方式,是严重违反人体生理自然调节规律的“自残”行为。
因为腰椎和腰肌是人体最大最重要的受力部位,加上人体本身的重力作用和相关生理组织随机受力的不均衡性,使腰部成为了最容易受损伤的部位。根据我的临床研究,绝大多数腰椎病都是因为上述自残式的生活方式而罹患的,即腰部累积性地被迫承受生理疲劳强度远超生理所能容忍的客观极限,并最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或所谓的“意外扭伤”暴露于体表。腰椎病在不同的阶段由于形成的病源结构和病源范围有差异,所以表现出的症状也不尽相同。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腰椎病的认识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认为只有意外扭伤才会患上腰椎病,其实这种“意外”只是让自残式的生活方式在岁月累积下形成的腰椎病病源突然暴露出来而已,但错误的认知,会直接导致人们完全放弃对腰椎病的警惕和预防,使腰椎病的病源在身体内以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方式无阻力地形成。
第二个误区是从所谓的“专家说”或“老人言”而来,比如,“如果腰酸累痛得很厉害,多躺躺,多注意休息就行了,几天后会自己好的,不必大惊小怪,等等”。其实完全依赖卧床休息少活动,等于从一开始就主动丢弃了自我预防和清除腰椎病隐患的最佳机会。要知道腰椎病的初期症状通过休息是能够得到缓解的,但那是暂时性的“康复”,不等于问题解决了,如果没有及时地采取必要的自我理疗,仅仅依赖休息,就等于把已经暴露出体表的疾病症状又重新隐藏起来,把腰椎病的祸根进一步埋藏在深处,并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形成更严重、更复杂的“果”,直到下一次更严重的腰椎病爆发!
另外,患者的年龄段很宽是现代腰椎病的一大特点,从未成年还处于成长期的年轻人到年迈的老年群体都比比皆是。
我认为腰椎病已经是引发现代年轻人未老先衰、罹患上多种慢性退化性疾病的主要始作俑者。因为,比较严重的腰椎病可以直接引发肾、消化、下肢供血、生殖等生理功能急速减弱,所以,从大概率上说,腰椎病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也是能够直接反映人体实际健康水平是否走向下坡路的重要指标。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比较严重的腰椎病在一般的医疗环境下很难得到根治,所以,一旦腰病缠身,人的精气神都会受到影响,参加正常运动锻炼的能力也大大降低,某些日常生活方式要改变,生活节奏被迫放慢,甚至工作或学习的质量也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如果患病者是年轻人,长此以往,身体机能必然会开始下降,也就是从成长的健康状态开始转为未老先衰。罹患腰椎病的年龄越年轻,造成的生理危机范围就越大,健康水平下滑的速度也越快,受到的伤害更深重,影响更深远。
由此可见,我们很有必要理性地重视腰椎病的形成原理,学会科学地把控腰椎病的预防与治疗,特别是为人父母者,不仅要有足够的知识保护自己远离腰椎病,还要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来保护自己的孩子,让年轻人远离腰椎病。
介绍几个预防腰椎病的有效方法
中医养生的所有方法,基本上都贯穿着对人体生理平衡的追求,不平衡在中医来讲就是一种病态,需要想办法积极去调整,使其重新恢复平衡,疾病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得到了清除。维护腰椎腰肌的健康也是同样的道理,过度受力之后的腰部生理组织,客观需要及时有效的生理功能调理才能达到平衡。否则,平衡被打破了,日久必生病。
以下包含了中医经络疏通原理和运动医学的有效疗法,也包含了我在临床上的许多成功医疗经验,供读者参考,方法虽简单,坚持便有效。
让我们先来看看不同姿势腰椎的受力情况(下图)。
1、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挑战腰部生理组织能容忍的最大疲劳极限,至少不要经常重复发生。保持坐姿或站姿的时间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这是最有效预防腰椎病的方法之一。
事实上,设定劳逸结合的生理调理时间早有依据。众所周知,在中小学里,每节课之间都有休息时间,就是为了符合人体生理疲劳调节的客观规律,是对人体科学规律的尊重和遵守。既然处于新陈代谢能力最强阶段的青少年都要遵从这样的规律,那么对于已经离开学校,新陈代谢能力已开始走下坡路的成年人来说,有什么理由忽视或违背这种规律呢?
2、及时有针对性地做调节腰部的运动
无论坐姿或站姿,或重复某种机械式的动作达两个小时之后,都要及时做与该固定姿势相反的躯体活动,这是对腰部最直接的生理平衡性调节,也是腰部生理组织的客观需要,哪怕是仅仅几分钟的运动调节也有效。如向后弯腰的活动就能调节过多和过长时间前屈引起的腰部软组织过度疲劳,使腰部收缩和舒张的两种肌肉组织功能得到及时的平衡调节,确实有效地避免腰部软组织因过度充血、渗血、钙化、变形和增生现象的产生。
3、每天晚上睡觉前做针对腰部的调节运动,使腰椎及相关软组织在经受了一天的疲劳之后能及时恢复功能性的平衡,做到“生理上每天不欠账”。
我推荐大家做腰部的左右扭转和向后弯腰相结合的运动,运动的幅度和难度以自己舒服为原则,这是每天保护腰椎和腰肌“不欠账”最简单、最必要的基本运动。
4、如果时间允许,也建议大家做“天鹅下潜”的拉伸动作,即俯卧在垫子上,双手放在肩膀下方位置,肚子内收,吸气,感觉身体慢慢的被水浮起来到最高位置,会感觉到腰椎被挤压的酸胀感觉,注意肩膀下沉,骨盆尽量不离开垫子。
这样不仅有针对性地消除受力最大最辛苦的腰部疲劳,还能放松与腰部相关联的整个前胸后背的紧张状态,确保以新的姿态和足够的精气神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已经罹患腰椎病的自我调理方法
通常人们发现自己已罹患腰椎病就马上去医院找医生寻求帮助,而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腰椎病在初期阶段,那么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通过上面介绍的简单方法进行主动自我调理即可缓解,如能坚持每天有规律、多次重复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腰部运动,大多数初期阶段的腰椎病都可以通过这种自我调理的方法得到解决。
但对于已进入腰椎病成熟期的患者来说,症状严重的应尽快求医,找到正确的医治方法是关键。根据我多年治疗各种严重腰椎病患者的经验,如果患者能坚持做正确的自我调节运动和拉伸来配合治疗,就能在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前提下使病源范围逐渐缩小,进而加快缓解病情或至消除病患。
结语: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读者朋友们能了解腰椎病的来龙去脉和“常见”又“疑难”的原因,避免过多、过长时间地重复机械式的动作,重视日常对腰部健康维护,通过进行有规律的主动自我调节,及时恢复腰部生理组织的平衡,有效预防腰椎病,并通过坚持有针对性的主动运动和拉伸,使腰椎病刚有初期症状时就被及时清除。万一患有严重的腰椎病,也不要慌,寻找正确的医治方法,尽早实现无风险的康复。
国际著名中医刘治业医生简介
刘治业(Jim Liu )医生,加拿大籍,拥有数十年国际医疗经验,独创能成功治疗脊椎病、运动损伤、中风后遗症等三十多项世界公认疑难病的“病源系统疗法”。成功治疗了众多国际体育明星和社会名人。如世界羽毛球巨星李宗伟、金沙朗、世界冠军因达农等,是一位用临床事实说话的世界级专家。扫下面的二维码,可以观看大量成功治疗过的案例视频。
擅长治疗的疾病:
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腰椎膨大增生、腰肌劳损、腰风湿痛;
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痛;
颈椎病、颈肩综合症、肩周炎、
中风后遗症;
股骨头坏死,强制性脊柱炎;
顽固性运动损伤,顽固痛症;
疗法的优势:
第一次治疗就有立竿见影的疗效;
每个患者都有显著疗效或治愈;
疗效稳定且不复发;
免除手术的风险和后遗症,没有副作用;
无需X光、CT、核磁检查,避免辐射损伤。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崔现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