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春暖繁花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而这一切,都要感谢一线的抗疫人员。那些平凡普通劳作的意义,你看懂了多少?
3月4日莱西疫情发生以来,曲春云连夜被派驻即墨健康驿站酒店,负责莱西密接人员集中隔离管控工作。值守之初曲春云几乎连续三四天没怎么合眼,对接专班、医护、酒店,建立人员信息台账、了解隔离人员需求…
97年出生的小曲离家抗“疫”,他的母亲充满了担忧。
但同样作为一线工作人员,他的母亲也奋战在核酸检测两个“战场”上,娘俩相互鼓励、并肩作战…
哪有什么超级英雄,只是一群普通人换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守护咱的家园咱的城。我们的社会,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代际传递,才得以生生不息。
上阵都是兵!
曲春云服务的即墨驿站酒店隔离点共接收了244人,172人是莱西七中的师生,72人为家属。
鞠躬致谢、挥手告别……这是第一批隔离解除人员与这群“大白”的第一次正式见面。
3月4日,接到上级指挥部部署,合肥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陶刚带队迅速前往即墨驿站酒店隔离点。到达隔离点后,组建了由13名党员组成的党员先锋岗,成立了8名退役军人为骨干的老兵突击队。入驻期间,市委组织部授予该专班“战疫先锋示范岗”锦旗。用军人的铁肩膀扛起责任与担当,用党员的硬脊梁迎击挑战和考验。
“你好,我需要几卷卫生纸!”“你好,能给我送点儿水吗?”“你好,我需要一些...”“好的,马上为您配送,请听到敲门声前不要打开房门!”
在“另类战场”上,铁汉柔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点对点接送隔离学生到定点医院接种狂犬疫苗”“为高烧幼儿采买幼儿专用药,并联系儿科专家和孩子妈妈远程会诊……”街道驻点专班工作人员俨然“万能战士”,而这背后的繁杂和琐碎,真的是水滴石穿的默默付出。我的家、我的城,我来守护!
打虎小兄弟
在青岛抗疫一线,像曲春云这样的好青年比比皆是。3月21日新闻发布会消息,本轮疫情青岛市有1.1万青年志愿者投身疫情防控,多为80、90后。
在核酸检测点,从天蒙蒙亮到夜幕降临,总有一些人坚守在岗位上。在这些“逆行者”当中,大部分是80后、90后和00后的身影。在非典时期的他们还是懵懂的孩童,此次新冠疫情中他们已成长为青岛抗击疫情的主力军。“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这是很多人都哼过的歌词吧,曾被贴满各类标签的年轻一代,卸去了几分孩子气,变得冷静、勇敢,成了独当一面的战士。
“我还没那么早返校,我也可以去!”今年20岁的何佳乐在新疆一所高校念大二,疫情发生后,学校通知暂缓返校,老师线上授课。何佳乐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和父亲并肩战斗在一线。“以前邻居们都觉得我是个孩子,现在知道我长大了。“我们正年轻,身体条件跟的上,这时候我们不出力谁出力。”
防护服下,看不清你的面容,但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会,正是因为这样的代际传递,才得以生生不息。00后和90后的继承,不仅仅是单纯的生命延续,更是要将人性中的勇敢、善良、责任与爱持续发扬。我的家、我的城,我来守护!
三代同抗疫
曲春云的母子齐上阵、何佳乐的父子齐上阵,这些家风故事,在抗疫过程中不断涌现。
3月11日晚10点多,劳累一天的医务人员上门给行动不便的92岁老人莫增训做核酸检测。“我在家什么也帮不上,半夜还要麻烦人家来上门给我做核酸检测,要不我再捐点吧!”老人非常感动,嘱咐女儿莫香到银行取钱,给抗疫尽点力。
“我帮父亲手机转账捐了1万元,自己捐了两千元,在济南部队集训的儿子捐了500元。”莫香说,本轮疫情发生以来,父亲每天都关注疫情新闻,还做记录,“看到病例数逐渐下降,他可开心了。”
2020年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莫增训也是带头捐款捐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带动下,一门三代立即行动:女儿莫香、部队转业多年的儿子、复员的外孙、尚在部队服役的孙子纷纷捐款。
“党和国家对我的恩情,我不敢忘也不能忘,这份情我这辈子都报答不完。”莫增训感慨地说,解放前家里很穷,全家人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日子,是党不仅让他有了稳定的工作和生活,而且让他实现了人生价值。“捐得不多,买一些口罩,是我的一点点心意,希望大家不要嫌弃。”莫增训说,“我老了不能上前线救人,但也要尽一份心意。”我的家、我的城,我来守护!
铁娘子应该被看到
抗击此轮疫情的攻坚时刻,恰逢三八妇女节,比起以往,更多女性形象受到重视。女子本弱,可在社会责任面前却都能“钢”起来。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面对“我的家、我的城、我来守护”的时刻,她们不退缩,是母性的本能。社区卡口防控,有她们的身影;核酸检测中,有她们的保障;信息统计时,有她们的汗水…
“小梅、小梅,你咋了…”3月10日上午11点多,莱西市龙口路一处核酸检测点附近传来一阵急切的呼喊声,看到核酸采样人员任小梅晕倒在地,身边同事赶紧上前查看,帮她脱掉上身厚厚的防护服通风。坐在地上短暂休息后,她第一句话竟是“不好意思,丢人了”。
任小梅是一名网格员,疫情发生后,她挨家挨户通知居民做核酸检测、统计信息、参与小区防控…从3月4日起,任小梅昼夜奋战在抗疫一线,忙起来时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前一晚没怎么睡,当时感觉有点疲惫虚弱,血糖有点低,突然间眼前一黑,人就晕倒了。我本来是来工作的,这么一晕倒,帮不到什么忙,还给各位同事添麻烦,实在是抱歉。”回想起这段抗疫小“插曲”,任小梅依然有些“愧疚”。
“醒来后我就继续工作了,也没时间看手机,还是姐姐告诉我说看到我摔倒的视频了,让我多注意身体。”任小梅第一反应是别让爸妈和孩子看见视频,怕他们担心,“爸爸患有肾衰竭,身体状况很不好,本来就一直担心我,让他看见就更担心了。十几天没见孩子,孩子也一直想我,我都不敢和孩子视频连线,怕控制不住情绪。我只敢给孩子发个微信留言,让她知道妈妈做的是有意义的事。”
“有太多和爸爸妈妈一样冲在一线的叔叔阿姨们。我们这样拼命,就是不想让病毒伤害到你们!”任小梅嘱咐孩子懂事坚强,等打败病毒后,带她去看莱西湖、吃水库鱼。
每天七点,60岁的栾玲便与女儿王慧一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和面、发面、剁馅,随后是包包子、蒸馒头,放到保温箱,一箱一箱地送到莱西抗疫一线。
“看到一线人员那么辛苦却不能按时吃饭,我们从心底感到心疼,与他们相比,我们做的这点事不算啥。只要有需要,只要联系我,我们这帮大姐志愿者们会一直干下去,直到疫情结束”王慧说,一开始是她和母亲自掏腰包购买面粉、白菜等物资,后来有很多热心企业和个人参与进来,面粉和大白菜一车一车的免费送来。
前两天王慧又接到交运公司的电话,说司机们连夜运送隔离人员,半夜饿了没有东西吃,她们便又开始做面包。截至目前,先后有100多人次的爱心大姐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她们每天从早七点忙到晚六点,没有一人喊累,共为抗疫一线提供包子约17000个,馒头约2300个,面包约1000个。
面对“倒春寒”的疫情,青岛胜利在望。我的家、我的城,我来守护!
无论是奋战在防疫一线战斗的工作人员、志愿者还是每一位按时做核酸的普通的青岛市民,每一个人都在尽力参与抗疫,每一个行业都在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堡垒。市民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加入到队伍里来,在做完核酸后,又重新奔赴自己的生活,队伍长了又短,短了又长,积累的是准确研判疫情形势的数据,传递的是万众一心、战胜一切的信心。
细品岁月,百事从欢。春天近了,满城的玉兰花开了。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 记者 曹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