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页>文章详情

青岛自贸片区:激荡开放动能

开放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为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青岛自贸片区主动对标国际先进经贸规则,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入实施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

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更是制度创新的“新高地”。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和核心任务,自挂牌成立以来,青岛自贸片区围绕106项改革试点任务,实践形成176项创新案例,其中,20个创新案例获商务部领导肯定性批示,13个作为山东首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

以绿色发展为底色,青岛自贸片区引领绿色低碳生态发展新模式。完成经国际标准组织ISO/TC268认可的全球首个绿色自贸园区指标创新体系。在“2020-2021年度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2020-2021年度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五批自贸试验区19个片区中的第3位,先后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2021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十佳园区”称号。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一个个鲜活的数字,展示出青岛自贸片区蓬勃的发展势头:区内的前湾综合保税区在全国134个综合保税区2020年度发展绩效评估中排名第15位,比上年度上升11个位次,晋为A类;2020年在全省海关特殊区域年度测评中,位列第二;西海岸综合保税区在全国排名第59位,晋升一位;2020年在全省排位第九。

贸易服务量质齐升

作为对外开放重要布局,中国自由贸易区成为扩大开放、深化合作、谋求共赢的重要场地。青岛自贸片区围绕融入发展新格局,不断畅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通道,促进资源的国际化流动。

提升国际贸易服务效率。深化“区关港”联合创新机制,首创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打通加工贸易链条,大幅降低企业资金占用,仅海信集团为此减少资金占用2891万元。首创进口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等模式,通关时效缩短75%以上,每年可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500万元。

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首创“进口大宗商品智慧鉴定监管”,提高贸易效率,每年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约3亿元。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全国首个大宗商品仓单登记系统相继运营,获批中国北方肉类进口基地,设立“原油全链条贸易服务集采平台”等综合贸易服务平台。

培育跨境贸易新模式。率先发起成立跨境易货贸易联盟,首批11个国家和地区的92家企业会员参与新型贸易模式实践。中日韩消费专区跨境电商中心投入运营,国内唯一德国电商协会办事处落户,全省首家中德技术产品交易平台建成运营。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89.24亿元,同比增长252.3%,单量突破2000万;创造一次仓内直播过亿元的全国纪录,现跨境电商每天出货量超过5万单。

做大贸易新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联合国内头部企业设立自贸跨境中心仓,整合跨境物流、跨境供应链金融、MCN等资源,打造跨境电商业务“全模式”功能载体;大力发展离岸贸易,出台《支持离岸国际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自贸区离岸贸易白名单,联合国内龙头企业搭建离岸贸易发展信息平台,力争离岸贸易总额实现巨大突破;大力发展易货贸易,搭建国内首个开放式新型数字化易货贸易聚合平台,成立山东省跨境易货贸易协会,制定国际易货师标准和培训体系,推动片区内易货贸易有序健康发展。

重点项目纷至沓来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发展资源的重要因素和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发挥自贸区对外开放优势,聚焦营商环境创新,青岛自贸片区率先推行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首创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实现项目设立“零见面、零干预、零材料、零跑腿”,跨国注册“零距离”。引聚国内外高质企业落户,增强经济和社会创新发展动力。

推动国际合作项目聚集发展。着力推进新润丰、泰和嘉柏国际贸易总部等项目落地,德国倍世水净化装备项目开工建设。全国首个德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全省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注册时间不到1小时,案例成果在全省推广。首创原油进口“先放后检”模式,每船节省2天时间、10万美元,海关总署予以认可并向全国推广;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模式,为地炼企业节省采购成本22元/吨,吸引英国石油等原油巨头业务布局青岛。

着力突破对日合作。全省首个境外世界500强中国总部欧力士中国公司于片区内注册,伊藤忠在园区内设立矿石贸易总部,世界制造业500强荏原株式会社注册设立环保装备制造企业。

促进先进制造项目落地开花。半导体项目投产,8英寸功率芯片实现量产,12英寸芯片投片。富士康高端封测项目月封装3万片;松下电子新上生产线超精密轻触开关全球占有量第一;轮胎智能装备、智慧冷链工厂等一批项目投产。

建成全球首个5G+智能制造全连接工业园,卡奥斯智能工厂获国家工信部等十部委认可,获评全国“2021工业互联网先锋榜TOP100”榜首;获评省级数字化智能工厂3家,占全市1/7。

培育生命前沿科技生根发芽。借助青岛自贸片区进口生物样本“清单化”管理制度创新,推动全球最大通量基因测序仪投产,基因测试用生物芯片正式上市。国内首个、全国最大的测序酶研发生产基地投产,与国内外近200个科研院所开展“万种鱼基因组”等科学合作项目,首创国内全封闭式新冠病毒检测一体机获国家科技部致信感谢。全球三大草本植物基因编辑生物技术企业之一的清原项目建成投产,成功上市4大专利化合物,2021年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自主研发的KINGDRAW金卓化合物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153个国家,集聚150多万用户,位居全球第二。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充分发挥金融产业作为“经济血液”的作用,青岛自贸片区围绕重点产业方向、实体经济需求,通过优机制、建平台、引项目,不断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

建立“区关税”“区税银”联合创新机制,首创企业出口退税“核实可视”+“信用赋能”模式,“白名单”企业实现8小时退税,提速60%,12户首批企业“出口退税贷”获银行授信8000余万元。依托科技金融、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引进易货通供应链、舒二金链等金融服务平台,全国“首单”橡胶区块链、保税原油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顺利落地。中储京科“货兑宝”在中央网信办等17个国家部委评选中,是全国自贸区中唯一获“区块链+贸易金融”的创新示范平台。

山东自贸区首家合格境外合伙企业落户,全国首笔互换新元融资业务落地,齐鲁前海、陆海联动、海外半导体产业、中国远洋海运等一批涉海基金项目落户,浦银租赁、久实麟德在全省率先开展单机融资租赁和船舶离岸融资租赁业务。

下一步,青岛自贸片区将重点围绕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打造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的制度创新高地,紧紧依托自由贸易形成特色产业金融聚集区。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发挥金融源于产业、服务产业特性,依托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中心、“自贸贷”等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流金融营商环境,扩大贸易、投资的存贷款、跨境金融、投融资等金融需求。

着力发展科技金融。依托全国大宗商品仓单登记系统,运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搭建智慧物流金融平台,创新建设可流转仓单体系,探索贸易融资新模式。整合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之间的真实贸易、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信息,搭建供应链融资体系。

着力发展绿色金融。依托片区绿色金融指标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整合传统金融产品,形成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等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发挥国有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将绿色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服务绿色产业。

加速金融要素集聚。通过政策引领,吸引金融机构落地,推动平安道远(QDLP)、华大基金、浦发分行、建行分行、交通银行等重点金融项目落地开工,促进金融与国际贸易、航运物流、海洋经济、先进制造融合发展,加速拓展以跨境金融、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创投风投为主的创新金融业务,打造航运贸易金融耦合发展主阵地。

智慧港航提质增效

围绕打造衔接一体、资源共享、协同联动的国际化交通物流体系,青岛自贸片区不断优化完善智慧创新的管理体系、畅通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高效便利的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港航业高水平发展。

聚焦口岸通关增效提速。首创“货物储运状态分类监管”模式破解仓储业态难题,为全省唯一通过国务院联席会议的创新案例;首创保税铁矿混矿“随卸随混”监管模式,混矿效率由3500吨/小时提高至4200吨/小时;推行“先期机检,码头直提”业务模式,实现企业无感通关,每箱可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600—1000元;首创入境空箱顺势无干扰智慧监管模式,每箱节省搬倒费用45元左右,每年可节省口岸成本5亿元以上。

聚焦跨境物流便捷提档。首创海铁联运货物“全程联运提单”,形成“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的“一单制”模式,实现海铁联运集装箱同比增长22.7%;;智能空轨集疏系统实现“港陆铁”联运“零换乘”;。全国两个之一的航空物流超级货站项目开工建设。

聚焦联通枢纽能力提升。助力青岛港新开通航线20条,外贸航线数量北方第一;前湾港码头预全年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2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0%;新开通青岛至东京、大阪全货运包机,实现日韩货机“公交化”。

抢抓RCEP战略机遇

RCEP的正式生效,标志着当前世界上“涵盖人口最多,成员构成最多元,发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贸易港正式启航,青岛就此粘上了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起点,积极拥抱RCEP的无限机遇和挑战。青岛自贸片区抢抓RCEP机遇,实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持续深化中日韩合作。发挥日本“国际客厅”辐射带动作用,深化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中经济协会等商协会合作,打造数字化项目资源库品牌。推动欧力士中日超级链接平台项目落地运营,提升中日韩消费专区跨境电商中心、日韩服贸港服务功能。探索建立中日、中韩数字跨境有序流动专线,争取设立中日韩“数字自由流动专区”。

抢抓RCEP战略机遇。深化与RCEP成员国的地方经贸合作,落实与韩国仁川等经济区的合作协议,加快海外仓布局,推动在日韩德设立跨境电商海外中心仓。依托青岛口岸,打造日韩产品中国中心仓,设立日韩美妆产品分拨中心;在迪拜设立轮胎分拨中心,在非洲设立小宗农产品海外仓,做大国际大宗贸易平台。

建设国际资源配置中心。针对影响青岛国际航运中心排名的短板、弱项,建设国际资源配置中心,重点引进航运经纪、船舶工程、船运经营、海事法律、船运金融、船舶维修和相关中介服务、技术支撑企业,积极推进载体建设和相关市场主体的招引。

按照习总书记关于自贸区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和“三个走在前”等重要指示精神,青岛自贸片区对标国际先进经贸规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围绕建设“数智自贸”、“绿色自贸”抢抓RCEP机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继续在开放最前沿踏浪前行。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姜喆 实习记者 黄元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